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史简介
患者男,29岁,职员。6年前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发作约1~2次/年,未正规诊疗。无不良嗜好,无家族遗传病史。
因“咳嗽、咳痰4月,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以白色泡沫样痰为主,伴左侧胸痛。胸部CT示:双肺多发感染性病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此后3个月上述症状反复约4次,期间未监测体温。1周前咳嗽、咳痰再次较前加重,夜间自觉发热,复查胸部CT仍可见双肺散在炎症。否认高热、寒战、胸闷、气短、咯血等不适。
体格检查
体温37.5℃ 脉搏 94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02/67mmHg。
神志清,精神欠佳,呼吸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肺部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率94次/分,律齐,二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腹部查体(-)。
检查结果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24.5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1.00%,淋巴细胞比例4.0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2.38×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98×109/L,血红蛋白浓度113g/L,血小板计数340×109/L。
感染指标 PCT 0.1307 ng/ml,CRP 72.06mg/L,ESR38mm/h。
心生化 TnI 0.016ug/L,肌红蛋白Myo 20.1ng/ml,BNP1070 pg/ml,LDH 184U/L,CK-MB<0.22 ng/ml。
病原学检查 血培养 :血链球菌阳性;痰液呼吸道病原菌13种核酸检测:流感嗜血杆菌阳性(++)。
凝血功能 PT 15.8s,APTT 46.6s,Fib 4.90g/L,D-二聚体2.20μg/ml。
免疫相关检测 RF 90.40IU/ml,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298个/μl。
心电图 窦性心律70bpm,心电轴正常,逆钟向转位,正常范围心电图。
心脏彩超 二尖瓣前叶部分脱垂并赘生物形成,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二尖瓣中量反流,左心扩大;室间隔缺损(膜周型);三尖瓣少量反流;静息状态下未见明显室壁运动异常,心功能正常,心包少量积液。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平扫示箭号表现为双肺多发类圆形致密影,以肺外带多见,中心可见空洞及低密度区(见图1-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诊断
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血源性肺脓肿(链球菌)
3.室间隔缺损(膜周型)
诊断依据
1.患者年轻男性,“咳嗽、咳痰4月”,既往阵发性房颤病史6年,未正规诊疗;
2.症状反复,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
3.查体: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律齐,二尖瓣区收缩期可闻及杂音;
4.检验结果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24.5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1.0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2.38×109/L;血培养:链球菌阳性;
5.影像学
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前叶部分脱垂并赘生物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二尖瓣中量反流;室间隔缺损(膜周型)。
胸部CT平扫示双肺散在感染灶,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见图1-6)。
血源性肺脓肿影像学特点
肺CT可见表现于两肺外带散在多发淡斑片影、实变影,其中部分可见针尖样及小星形空洞;增强扫描后早期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坏死、液化区无强化,当空洞形成时,空洞壁呈环形强化。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7双肺散在多发的不规则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未见明显的空洞形成;图8-9双肺外围散在多发的不规则片状影,密度不均,边缘欠清,其内可见针尖样及不规则星形空洞形成,大的空洞壁可以清楚地显示内外壁,小的空洞内外壁显示不清;图10-13增强扫描示病灶边缘呈不均匀性强化;中心空洞影无强化。
点评
血源性肺脓肿又称败血症性肺栓塞,是由于感染性栓子随血行播散到肺,常引起两肺外带的小血管阻塞,导致相应肺组织的炎症、缺血性坏死而形成的肺脓肿,多见于手足外伤感染、痈、疖、骨髓或心内膜炎所致的败血症、脓毒菌栓等。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坏死梭菌等,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更为常见。主要抗感染药物包括青霉素类、三代头孢、喹诺酮类、万古霉素等,必要时需支气管镜或穿刺介入加强脓液引流,甚至外科手术治疗。
注释 晶芯呼吸道病原菌13种核酸检测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衣原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版权所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