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天津大学泰达医院 李青
左眼失明了才发现尿毒症,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
一位60岁男性患者,患糖尿病、高血压15年,平时也用药治疗,但血糖维持在7~10mmol/L,血压维持在150~160mmHg,都没有控制达标。他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偶尔单位组织的体检也不关心结果,至于肾脏什么时候出了问题他自己也不清楚。
2月前他突然左眼失明,一查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再查才知道肾脏也出了问题,已经尿毒症了,我们刚给他做了腹膜透析治疗。
长期糖尿病、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和视网膜并发症,这似乎成了一种“魔咒”,不控制糖尿病、高血压,或者长期控制不达标,很少有人摆脱这个魔咒。这位男性患者虽然用药,但没有把血糖、血压控制达标,所以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
如果说糖尿病、高血压导致的心梗、脑梗等,损害的是生命长度,那所导致的失明和尿毒症损害的可是生命质量,未来他将在失明和透析中度过,的确是比较痛苦的。
其实,肾脏病是能减少发生的,尿毒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糖尿病、肾炎、高血压是导致肾脏病的三大病因,而下列人群又是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①有肾脏病家族史人群;
②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人群;
③高龄人群(>65岁);
④肥胖人群;
⑤有可能继发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
⑥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肾损伤的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中药等)人群;
⑦有急性肾损伤病史人群。
所以说,上述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体检,尤其是关注肾脏相关指标比如尿常规、肾功能、血压、肾脏彩超等,有肾病早发现。
一旦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肾脏危险因素,尽早控制并长期控制达标,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感染等也要早治疗,以免造成肾损害。
对已经发生的肾脏病,首先要针对病因积极治疗,该降糖降糖,该降压降压,该用激素用激素等,对继发出现的尿蛋白、高血压、水肿也有积极治疗,以延缓肾损害,避免肾衰的发生。
一旦发展到尿毒症,还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比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平时还有少吃盐、多喝水(出现难以纠正的水肿例外),到正规的医院就医,切忌乱用药。
总而言之,没有肾病时避免肾病的发生,出现肾病时延缓肾损害,肾功能受损后避免尿毒症的发生,发展到尿毒症后要延长生命、降低死亡率。
这位患者如果科学控制血糖、血压,把血糖、血压长期控制达标,定期体检,肾病早发现、早治疗,也许尿毒症不会发生。
不过,即使尿毒症了现在正规治疗也不算晚,腹膜透析后的生活质量比较高,如果控制好的话,维持20年也没问题,那个时候,也许更好的肾脏替代措施会进入临床。此外,仍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避免心脑血管并发症。
来源:李青科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