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专访】尤红教授谈消化肝病领域青年医生必须具备的“硬核”竞争力 | 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

2025-06-2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图片

2025年6月13—15日,“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在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大会执行主席尤红教授在会议期间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专访,围绕慢性乙肝诊疗突破、青年医师培养及人工智能(AI)在肝病领域的应用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希望通过尤红教授的分享,为读者带来对慢性乙肝诊疗领域的全新认识,同时也为青年医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video


《论坛报》:您长期致力于肝病研究,尤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请您谈谈当前慢性乙肝诊疗领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有哪些最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呢?


图片

尤红教授



中国在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评价的那样,中国在这一领域扮演了“引领性角色(leading role)”。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引领下,我们大力推广了慢性乙肝的筛查和治疗理念。在最新的指南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对筛查出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理念,强调92%的患者都应接受抗病毒治疗。这无疑是我们在防治领域取得的最重要进展之一。


在新药研发方面,这一领域也非常活跃。目前,许多新药研发围绕小干扰RNA、反义寡核苷酸(ASO)等新型药物展开。这些药物不仅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 DNA),还能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治疗,推动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目前,部分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已能达到20%~30%,甚至更高。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新药治疗实现“功能性治愈”,并最终达到完全治愈。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也期待更多患者能够从这些新疗法中受益,获得治愈的希望。


《论坛报》:您认为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医学环境下,青年消化科(特别是肝病方向)医师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您对他们有哪些建议?


图片

尤红教授



参加本次青年医生腾飞计划专场,我深切感受到,当前消化科青年医生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既包括繁重的临床工作,也涵盖了科研、教学任务,甚至个人的生活方式。


在我看来,与大多数内科医生相似,消化科医生除了常见病的诊疗外,特别是在高水平医院,提升消化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是我们的必修课。尤其是在肝脏疾病领域,近年的发展趋势尤为明显:微创治疗日益增多,涵盖了内镜下、介入下等多种形式,甚至出现了全新的治疗模式,相关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这些进步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也对青年医生提出了持续学习的要求。


此外,人工智能(AI)的兴起是另一个重大变化。它正深刻影响并挑战着包括消化与肝病领域在内的所有临床学科。如何理解、驾驭并有效利用AI,不仅是青年医生可能更擅长、更有激情去探索的新领域,更是每一位临床医生都必须面对的时代挑战


《论坛报》:请您结合之前的分享经验,谈谈 DeepSeek 这类 AI 技术目前在肝病诊断、治疗或管理中已经取得了哪些具体突破?这些突破对临床实践带来了哪些实际改变?


图片

尤红教授



在本次大会上,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众多讨论话题中的热点。就我个人而言,目前在三个方面初步尝试了DeepSeek的应用:首先是日常文字处理,它能有效提升文本润色和工作效率;其次是一般图像处理,使用体验也较为满意;但在专业医学图像分析方面,其表现仍有提升空间。当然,这些只是非常基础的应用探索。


然而,人工智能在临床领域的实际应用远不止于此。目前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例如在医学影像、数字病理等领域,AI 通过学习已经能精准识别一些基础病变,其准确度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的临床要求,甚至可以替代临床医生进行初步的筛查工作。这也提示,我们更需要的是不同领域人才之间的合作。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理解,借助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为临床诊疗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训练需以扎实的知识体系为根基,通过海量数据积累、大规模模型训练与临床队列研究的持续迭代,才能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未来,随着这些积累的深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医疗领域的大模型涌现,它们将帮助医生提升诊疗水平,确保不漏诊、不误诊,进而提升整体的诊疗水平。我相信,人工智能在整个医疗领域都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因此,我特别期待未来在消化和肝病领域能有更多、更深入的应用成果出现,我相信这一天也正在到来。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佟艳华采写,感谢尤红教授审阅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