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岁末细数收获,开启新年篇章——第六届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多学科与靶向治疗国际论坛圆满结束

2019-11-25作者:肿瘤小编资讯
介入治疗第六届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

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联合多家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第六届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多学科与靶向治疗国际论坛于北京召开。

丨 专项培训,提高肿瘤栓塞化疗技术水平

       2018年11月21日-22日,先行召开了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专项能力——栓塞化疗治疗技术培训班。该培训班是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杨仁杰教授、邹英华教授、杨宁教授、李肖教授、朱旭教授、刘福全教授等15位全国知名介入治疗专家就肿瘤急症出血、肿瘤介入治疗规范化、栓塞微球粒径选择、动脉持续灌注化疗规范化操作、肝癌门脉癌栓的介入治疗等内容对中青年医师进行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专项能力培训。整个培训班理论联系实操,内容丰富实用。

丨 中外携手,共促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发展

       11月23日至24日,第六届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多学科与靶向治疗国际论坛隆重召开。

微信图片_20191124144801.jpg

      本次论坛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CSIO)、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北京健康促进会、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北京市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肝转移癌与转化治疗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肿瘤介入专家委员会、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肿瘤冷消融技术创新中心、亚太肿瘤介入学会(APCIO)、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联盟、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肿瘤护理学组、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肿瘤冷冻消融与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共同承办。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旭教授、北京友谊医院金龙教授共同主持。

微信图片_20191124150527.jp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沈琳教授、杨仁杰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邹英华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福君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茂强教授,《介入放射学杂志》程永德教授,《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郑春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茅爱武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教授,厦门弘爱医院李槐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高全胜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智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建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肖教授等国内介入领域及其他相关领域专家,以及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国外介入领域专家共同出席了此次论坛,并于会场做了精彩发言。

      朱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在老主任杨仁杰及现任主任朱旭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认可,希望介入治疗科能够继续推进规范化的肿瘤治疗、加强多学科的合作、促进学科创新发展,为肿瘤事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张福君教授致辞表示,在肿瘤专科医院内,微创介入主要通过MDT与其他学科配合,此次大会可谓学科融合的模板,对于微创介入技术通过MDT与其他学科配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非常有意义,同时,冷冻消融、粒子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结合运用风起云涌,微创介入作为辅助手段,提高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疗效,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邹英华教授、程永德教授、杨仁杰教授也分别致辞,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该论坛是一次多学科的国际性会议,由“肝转移癌MDT专场”、“消融及综合治疗专场”、“科研人文、消融、粒子综合专场”、“肿瘤急诊及综合治疗专场”、“粒子专场”、“免疫专场”、“护理专场”等十余个分会场组成。本次大会与会人员共计500余人,近200位国内外专家在各分会场围绕肝癌及肝转移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先进理念、肿瘤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循证医学研究等内容,进行广泛交流探讨,致力于将我国的介入治疗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丨 借力MDT,提高介入治疗学科地位

      介入治疗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入需要在血管造影机、CT、超声等影像设备监视下,利用穿刺针等介入器材进行“无创”或“微创”的治疗。我国介入治疗科最开始主要由放射科医生组成,他们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并不完善,但实际上介入治疗科医生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要具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不仅要掌握影像科知识,也要掌握内科、外科、放疗科等学科知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在培养年轻医生时,就非常注意完善个人的综合知识储备。而MDT是由多个团队、多个学科一起参与,比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系统肿瘤MDT团队,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介入治疗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这种多学科互动,可以促进介入治疗科的医生掌握多学科的治疗理念,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介入治疗科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科的地位。

      介入治疗技术在基层有很好的应用基础,特别是在一些区县级医院,也能广泛开展工作。比如宫外孕大出血等急症出血,应该在当地医院进行急诊抢救治疗,这时介入治疗就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一时间通过介入治疗进行局部止血可以挽救生命。而通过一些大中心的互相联动,建立区域性培训基地,对基层医院的医生开展培训,促进基层的治疗更加规范。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比如5G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远程会诊来指导治疗,更快的向基层医生普及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临床诊疗能力。 

     作为大会主席,朱旭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会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推动肿瘤介入学科的建设,夯实学科发展的基础,加强介入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介入临床诊疗行为,提高介入组织管理水平,促进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福病患、服务人民。

丨 会场掠影

微信图片_20191124171323.jpg

朱军教授致辞      

微信图片_20191124172215.jpg

邹英华教授致辞

微信图片_20191124172508.jpg

张福君教授致辞

微信图片_20191124175031.jpg

程永德教授致辞

微信图片_20191124175102.jpg

杨仁杰教授致辞

微信图片_20191125070038.jpg

沈琳教授做大会发言

微信图片_20191125070637.jpg

Hori Shinichi教授做大会发言

(撰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中国医学论坛报 原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