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由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结构优化,唯一对Fc段成功改造的创新型PD-1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自2019年12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至今,已获批五大适应证,其中两项成功纳入了2020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期待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及至少经过一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的治疗,这三大适应证能够增补进入2021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更多瘤种治疗领域造福更多患者!特别是在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领域,尚未有PD-1药物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作为该领域免疫治疗新标准,替雷利珠有望将结构优势转化为临床获益,填补这一空白,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福祉。本文将系统回溯五大适应证拓进之路,展望前行方向。
从崭露头角到枝繁叶茂
替雷利珠单抗五大适应证广泛满足国内肿瘤患者治疗需求
云程发轫,扬帆启航:2019年12月,获批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适应证
2019年12月26日,替雷利珠单抗正式获批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这是其在国内获批的首个适应证,为国内患者免疫治疗贡献了新的力量。由此,替雷利珠单抗正式进入中国临床,开启了在肿瘤治疗实践、探索、开拓的奋进之旅。
该项适应证的获批主要是基于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Ⅱ期试验RATIONALE 203研究(NCT03209973),研究结果已于2019年9月发表于Leukemia杂志[1],并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21ASCO)和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2021EHA)中进行了更新[2-3]。
共有70名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3.8个月(范围3.4~38.6个月),有61例(87.1%)患者获得了客观缓解(ORR);完全缓解(CR)率达67.1%,且多数患者快速达到了CR,达CR时间约12周,并且患者维持长久缓解,多数患者CR时间超过了140周,最长至170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1.5个月,3年总生存率(OS)达84.8%。
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1版)》[4]和《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5]中,替雷利珠单抗获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标准治疗推荐。
替雷利珠单抗首项实体瘤适应证获批:2020年4月,获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适应证
2020年4月9日,替雷利珠单抗正式获批用于治疗接受含铂化疗失败,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个月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困境持续了30余年,疾病进展快、传统化疗疗效有限且毒副作用明显、总体预后差。免疫治疗的成功探索显著提高了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ORR,带来了生存获益。
该项适应证的获批主要是基于在中国和韩国开展的多中心Ⅱ期试验RATIONALE 204研究(NCT04004221),研究结果已于2020年11月发表于Cancer Science杂志[6]。
截至2019年9月16日,113名局部晚期或转移性PD-L1+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接受了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中位治疗时间为15.3周(范围2~101周),中位随访时间为9.4个月(范围0.4~23.6个月)。在104例(92%)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有25例(24%)观察到了明确的ORR,包括10例(10%)CR和15例(14%)部分缓解(PR)。有35例(34%)患者靶病灶直径较基线减少≥3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未达到。在25例观察到ORR的患者中,有17例(68%)在数据截止时仍持续应答。在所有患者中,mPFS和中位OS(mOS)分别为2.1个月和9.8个月。
自2020年起,替雷利珠单抗成为《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2020版)》[7]中推荐的二线治疗标准方案,并成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等制定的《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2019版)》[8]中推荐应用的国内自主研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今年的《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5]中,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线或三线以后治疗中被作为ⅠA类推荐,也是该治疗领域中唯一获得推荐的国内自主研发PD-1单抗。
率先填补国内空白:2021年1月,获批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证
2021年1月12日,替雷利珠单抗正式获批联合紫杉醇和卡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85%,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9],PD-1单抗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该适应证的获批为国内患者带来了良好可及的新选择。
该项适应证的获批主要是基于Ⅲ期试验RATIONALE 307研究(NCT03594747)的成功,研究结果已于2021年4月发表于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JAMA Oncology[10],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
共有360例患者入组了该临床研究,按1:1:1随机分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卡铂组(A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组(B组)以及紫杉醇联合卡铂组(C组)。在中位随访8.6个月时,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提升患者mPFS至7.6个月(A组)与7.6个月(B组),使疾病进展风险显著下降48%(A组 vs. C组)与52%(B组 vs. C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ORR达72.5%(A组)与74.8%(B组),较化疗组49.6%(C组)显著提升。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DoR达8.2个月(A组)与8.6个月(B组),较化疗组4.2个月(C组)显著提升。无论PD-L1的表达如何,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均可为患者带来获益,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10]。
在《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5]中,替雷利珠单抗也成为首个在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免疫治疗中获得CSCO指南Ⅰ级推荐的自主研发PD-1单抗。
全面覆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2021年6月,获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证
2021年6月22日,替雷利珠单抗正式获批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驱动基因阴性、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自此,其适应证全面覆盖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为国内患者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带来全新治疗选择,改写了国内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格局。
该项适应证的获批主要是基于Ⅲ期试验RATIONALE 304研究(NCT03663205)的成功,研究的全文已于2021年7月正式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JTO)杂志发表。
共有334例患者入组了该试验,以2:1的比例随机分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及铂类治疗组与化疗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时间9.8个月时,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提升患者mPFS至9.7个月,使疾病进展风险显著下降36%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ORR达57.4%,较化疗组36.9%显著提升。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DoR达8.5个月,较化疗组 6.0个月显著提升。无论PD-L1的表达如何,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均可为患者带来获益,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11]。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5]中,替雷利珠单抗除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指南I级推荐外,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单药二/三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也凭借IA类证据获指南推荐,成为首个且唯一获得CSCO指南对晚期一/二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全人群推荐的自主研发PD-1单抗。
攻坚中国“特色”瘤种:2021年6月,获批肝细胞癌适应证
2021年6月22日,替雷利珠单抗正式获批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一种全身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为中国肝细胞癌免疫治疗再添新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数(41万)和死亡病例数(39万)分别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和第二位[12]。由于疾病背景、肿瘤生物学行为等特殊性,高发、难治是中国肝细胞癌的突出特点,临床诊治具有“中国特色”。自此,替雷利珠单抗将以国际高品质、良好可及性,更大程度地满足国内广大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需求,丰富药物选择,优化治疗格局。
该项适应证的获批主要是基于全球多中心Ⅱ期试验RATIONALE 208研究(NCT03419897)数据,研究结果已于2021年7月1日在2021年世界胃肠道肿瘤大会(ESMO WCGI 2021)肝细胞癌专场中以口头报告形式重磅公布,获得国际认可。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mOS达13.8个月,近80%客观缓解患者持续缓解时间超过一年(一年DoR率 79.2%);部分患者实现深度缓解,单药治疗仍可获得CR;且安全性良好,≥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4.5%[13]。2021年7月,替雷利珠单抗成为《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14]中推荐的二线治疗标准方案(BⅠ)。
创新赋能,匠心独运
独特结构优化铸就多重治疗优势,斩获临床认可
“本质决定现象”:高效低毒源于分子改构
药物的内在分子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外在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替雷利珠单抗出色的抗肿瘤优势得益于成功的结构优化。作为目前结构优化且唯一对Fc段成功改造的创新型PD-1,最大限度消除了抗体依赖的巨噬细胞介导的效应T细胞的吞噬作用(ADCP效应)。在解除T细胞免疫抑制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效应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增强抗肿瘤活性,潜在减少耐药发生,减少了对治疗的不利影响[15]。同时,其具有更高的PD-1亲和力、更缓慢的解离速率和更长的半衰期,能够更彻底、更持久地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16],更好地满足临床中对药物“高效低毒”的需求。
真实世界显真章:医患有口皆碑,医保快速纳入
自2019年12月在国内获批上市以来,替雷利珠单抗在真实世界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开展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来自临床医生和专家海量的病例介绍与点评,还是来自研究者的亲身体会分享,都充分体现出其高度“表里如一”的疗效和安全性:与结构优化一致的临床优势,与前瞻性研究中一致的高效低毒表现,同时浮现出更多潜力,不断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惊喜。2020年12月,替雷利珠单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适应证均被快速纳入2020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反映出国内临床的迫切需求,也印证了其确切的临床价值,以更好的可及性造福更广大的患者。
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始终:
期待替雷利珠单抗在肿瘤治疗实践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上述回顾只是替雷利珠单抗众多循证医学成果的一部分。“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是可待”,在百济神州研发团队的努力和布局下,在国内众多专家的参与和支持下,挖潜和开拓步伐从未停歇。基于RATIONALE 303研究(NCT03358875)、RATIONALE 209研究(NCT03736889)和RATIONALE 302研究(NCT03430843),替雷利珠单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二/三线治疗、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或错配修复缺陷型实体瘤二线及后线治疗、食管鳞癌二线及后线治疗新适应证申请已在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审评阶段。
在探索策略上,于瘤种分布,除前文提及的霍奇金淋巴瘤(cHL)、尿路上皮癌(UC)、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细胞癌(HCC)、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或错配修复缺陷型(MSI-H/dMMR)实体瘤和食管鳞癌(ESCC)外,替雷利珠单抗在小细胞肺癌(SCLC)、胃癌(GC)、鼻咽癌(NPC)领域的临床试验结果也呼之欲出;于应用时机,其在多个瘤种都正向一线治疗、围术期治疗前移推进;于临床可及性与可负担性,期待着以下三项适应证能够成功增补进入2021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它们分别为: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及至少经过一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的治疗。此次增补一方面有望填补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领域PD-1医保覆盖的空白,有力提高基本医保药品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可更好地满足广大肿瘤患者的基本用药需求,保障更多适应证人群享受到医保的惠民价格,助力解决患者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希望。作为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创新制药企业,百济神州将继续秉承造福病患的初心,研发更多像替雷利珠单抗这样的优秀药物,努力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1] Yuqin Song,et al. Leukemia,2020,34(2):533-542.
[2] Zhiming Li, et al. 2021 ASCO. Abstract#: 7537.
[3] Yuqin Song, et al. 2021 EHA. Abstract: S207.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0版)》.
[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
[6] Dingwei Ye, et al. Cancer Sci. 2021 Jan;112(1):305-313.
[7]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2020版)》.
[8]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2019版)》.
[9]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10] Jie Wang,et al. JAMA Oncol,2021,7(5):709-717.
[11] Shun Lu,et al. J Thorac Oncol, 2021 May 23; S1556-0864(21)02176-6.
[12] Sung H,et al. CA Cancer J Clin,2021,71(3):209-249.
[13] M. Ducreux, et al. Ann Oncol, VOLUME 32, SUPPLEMENT 3, S217, JULY 01, 2021.
[14] 《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15] Zhang T,et al.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8,67(7):1079-1090.
[16] Yuan Hong,et al. FEBS Open Bio,2021,11(3):782-79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