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会主席专访 | 令狐恩强教授:超级微创手术,所有患者与医生的共同追求

2023-11-0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2023年11月3—5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山西省医学会、山西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中国消化内镜学年会在山西省太原市盛大召开。作为中国消化内镜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本届年会汇集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

会前,我们有幸邀请到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令狐恩强教授,与我们分享关于本次年会的亮点以及超级微创手术在消化内镜领域未来发展的独特见解。

敬请关注本次专访,让我们一起聆听令狐恩强教授的洞见,共同探讨消化内镜领域的未来发展。


图片 


video





《论坛报》:本届年会是三年疫情后的首次全线下会议,您能否谈谈本次年会的亮点,并介绍一下超级微创手术在年会中的突出看点?










令狐恩强教授:自1991年建会以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内镜技术的创新和规范化发展。每年年会的举办,有效推广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促进内镜医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种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今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在国家总体部署下恢复线下会议。这次会议的举办为我们提供了面对面学术交流、更直接地研究和探讨问题的机会,我们感到非常激动。

本次会议的重点是展示消化内镜领域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在诊断内镜方面,AI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AI技术在判定病变性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专门设置了一个专场介绍AI技术的应用。在治疗内镜方面,我们也取得了许多进展。从过去只能在消化道管腔内进行治疗,到引入硬化剂治疗、息肉冷切、电切和ERCP等技术,消化内镜在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值得一提的是,消化内镜和外科治疗方式有所不同,但随着隧道技术的出现,内镜治疗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技术革新直接打破了内外科之间的固有壁垒,使得内镜技术能够在内科与外科之间安全、稳定地自由平移。

隧道技术出现后,我们开始更加关注器官切除解剖重建对患者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了超级微创的概念,即在保持器官解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并尽可能恢复人体自然状态。这一理论和方法被认为是最好、最终极的。在本次年会上,超级微创将是最重要的焦点之一,并通过直播手术的方式进行展示。这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够指导其他医生学习如何进行内镜下手术治疗。




《论坛报》:作为超级微创手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您如何看待该技术在未来消化内镜领域的发展前景?










令狐恩强教授:超级微创在未来消化内镜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这里面需要向大家介绍几个重要的概念理论。

首先,未来的消化内镜手术应当遵循超级微创的总体原则。尽管我们对人体的研究尚不深入,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人体中的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很多脏器的功能我们还无法完全理解。超级微创的理念是在保留人体器官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切除病变或祛除病灶,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在宣传超级微创的治疗方法时,我们需要强调保护解剖结构的重要性,让它们能够自然地运作。这是超级微创治疗的一个核心目标。

第二个概念涉及超级微创的四种通道:人体自然腔道、隧道技术通道、穿刺通道和多腔隙通道。这四种通道使超级微创不再局限于消化内镜,而是可以应用于多种器官。人体自然通道指的是通过人体自然开放的孔道进入,实施符合超级微创要求的手术;隧道技术通道则是通过人工建立的组织通道到达手术位置,在人工建立的空间内进行手术;穿刺通道是指通过穿刺途径进入腔隙或管腔实施超级微创条件下的手术;多腔隙通道是指通过两条以上通道、两种以上内镜,在腔隙内进行符合超级微创条件的手术。这四种路径的运用,未来将会有数百种方式来治愈疾病,这符合超级微创的理念,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第三个概念是超级微创理念下的手术命名。超级微创手术命名学已经形成了一套专业的术语,并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公布。今年5月,我们在美国DDW大会上也针对超级微创手术命名做了大会宣讲。未来消化内镜的发展将遵循超级微创的大方向。

超级微创手术命名的优势在于它降低了对手术记录的依赖。因为在超级微创手术过程中保持了正常的解剖结构,与传统的外科和微创外科手术相比,无须过多考虑手术记录的完整性。以我们对胆囊问题的处理作为例子。过去,我们使用乳头切开术来处理胆囊问题,但该方法会破坏解剖结构,导致胆道反流及胆道感染等问题。在超级微创理念下,我们进行研发,使用十二指肠乳头支架支撑器来支撑乳头,使子镜可以顺利进入病灶,对胆管内的病变进行治疗。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我们取出支撑器,乳头括约肌即可恢复功能。

总的来说,超级微创的整体概念为未来创新的手术方法指明了方向。这种方法给出了在超级微创的理念下进行手术的灵活性和指导性,能够更好地恢复人体解剖结构并实现治愈疾病的目标。




《论坛报》:“消化道肿瘤超级微创手术疗效评价体系建立和应用模式研究”项目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旨在使超级微创手术普及率提升10%,您能否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令狐恩强教授:“消化道肿瘤超级微创手术疗效评价体系建立和应用模式研究”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之一,其核心目标是在超级微创理念指导下,推广并提升微创手术技术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针对消化道癌,如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

尽管我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18%,但据统计,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占比已达50%左右。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希望通过超级微创手术治疗来实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以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发现作为依托。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通过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消化道早癌,再通过超级微创手术进行内镜下治疗。目前,这一手术方式已经在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普及。

此外,我们还致力于与外科团队合作研发新的手术方式。以胃癌治疗为例,目前内镜下超级微创手术仅限于对病变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进行处理,我们正在研发的新技术可以切除深层的病变并进行淋巴结清扫,同时保留胃的正常解剖结构,可以有效避免胆汁和胃酸反流。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新术式的研发和已有术式的普及力度。相信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们可以实现超级微创手术普及率10%的提升目标。




《论坛报》:近年来,医学科技不断创新和发展,您对于未来消化内科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何看法?










令狐恩强教授:未来消化内镜领域是一个广泛的、具有深度的概念,其发展需要与胸外、普外、胆胰外科等相关的外科学科进行紧密的配合。这种配合旨在实现我们超级微创所提出的发展方向,即在保持器官解剖结构完整性的情况下,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的学科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人们常常认为外科主要从事手术,而内科则负责药物治疗。以胆囊疾病为例,有些人可能认为它属于外科领域,但实际上,学科分类是人为的,器官本身并不会因为属于外科或内科而有所区别。

理想的学科应该根据器官来进行划分,例如食管科、胃科、小肠科和大肠科。治疗重点是解决治愈问题,而不应过度关注学科范围受到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以人民的生命为重,将人的生命置于中心地位,这样许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未来,消化内镜的发展将与上述学科紧密结合,相互渗透。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镜的观察和治疗手段已经超越了传统外科手术的视野和能力。例如,我们有能力在内镜下将子镜送到肝脏的二级胆管,这种观察和治疗方式是传统外科手术难以实现的。

人体的器官并不属于某一学科,而是属于患者本身。我们的服务应根据患者的需求与选择来提供。医院提供的是服务,决定是由患者做出的。优质的服务会赢得患者的选择,反之亦然。因此,患者的利益应被放在首位。未来,胆囊疾病可能不再需要胆囊切除手术,我们也可以在内镜下对胆囊结石和息肉进行治疗,从而降低胆囊癌的发病率。因此,我坚信这些治疗方法都符合超级微创的原则,这是所有患者都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医生追求的目标。


(《中国医学论坛报》佟艳华采访,令狐恩强教授审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