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王吉耀教授专访 | 不忘初心,推动规范制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2023-08-24作者:壹生科研学院资讯
原创


2023年8月17日-20日,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学术会议在甘肃兰州盛大召开。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专访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第四、第五届主任委员王吉耀教授,就分会历程、发展及规范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等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 采访专家简介 ·
王吉耀 教授
复旦大学内科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国内外著名的消化肝病和临床流行病学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
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者
曾任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第四、第五届主委、ChinaCLEN主席和INCLEN董事
主编《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1-4版
《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发起人之一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14-16版《实用内科学》主编
获得上海白玉兰医学巾帼成就奖、首届消化“国之大医-特别致敬”等荣誉



Q: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走过了30周年的辉煌历程,在这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刻、最有成就感或者最有挑战的事是什么?您对分会今后的发展有哪些期盼,能否给大家一两句寄语?

首先,分会是由多学科交叉组成的平台,涵盖内科、外科、儿科、护理、统计学等,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为各临床学科服务,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其他学会所没有的功能。其次,从零开始,30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专业人才,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次会议收到投稿1642篇,学术的含金量高,注册人数达千人,能感受到大家是真的需要并越来越关注我们分会,这些是让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

今年分会成立30周年,而立之年朝气蓬勃,但是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学科代码,这会影响学科的持续发展,以及培养临床研究的专业人才。我们希望能从临床医生开始培养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专业人才,毕业后能持证上岗做临床研究,既不浪费国家资源,又能为临床研究中心输送人才,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更大贡献。

未来,希望分会能不忘初心、团结一致、砥砺前行,为我国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Q:某些指南或共识在制定过程中可能也会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您在这次大会主旨报告中也指出了7个误区,您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几个方面?

现在大家对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看法,实际上也不只7个误区,我把它总结写成了一篇文章,即将在《中华消化杂志》上发表,并在本次会议上报告其中部分内容,希望和大家共同讨论,引起重视。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部分人热衷于做指南,是为了做指南而做指南,其实做指南是要解决“临床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第二,临床专家受命制定指南,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或者学习深度不够,没有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根据国际标准流程,规范、严谨地开展工作,因此制定出来的指南科学性、可信性、适用性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起到指南的作用,不能解决临床急需的诊疗问题。第三,对于循证指南的制定认识上有误区,才会在制定中出现不规范。



Q:您认为未来还能在哪些方面开展工作,让更多人知晓、避免这些误区?另外请您介绍一下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成立的初衷、目标及愿景?

针对我国指南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2021年,我和韩启德院士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微信公众号名称:CGUIDANCE)。它是一个多学科团队加盟的、非盈利的平台,以我国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联合国内最广泛的医疗组织及机构,在国内外方法学专家团队的支持下,为我国循证医学指南制定者提供一个具备方法、资金、项目管理的全环节支持平台,从而提高临床实践指南的公正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目前,联盟已组建了包括血液病、呼吸病、感染、药学、儿科、神经外科、肝癌、精神卫生等12个临床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担任联盟主席,下设院士指导委员会,以及学术委员会和方法学专委会。联盟成立以来,以WHO标准指南的制定步骤,完成了多部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指南,作为产出示范并陆续发表。2021年,完成了7部,2022年和2023年,每年制作10部符合国际标准的指南。我们希望通过临床专委会,协助各个学会的指南制定工作。在这过程中,资金是通过基金会去申请,不存在利益冲突。


另外,我们也会通过线上或线下公开课义务培训一些方法学专家和临床专家,让更多人学习了解。在本次会议中,我作为“循证指南规范化制定实例分享”分会场主席,也邀请到联盟部分专家来做案例分析,希望通过具体实例培训,能给大家一些指导,并提高临床医生对现有指南的判断力。


联盟最终的愿景是希望我们国家的指南能够是高标准且有国际影响力的,能为我国广大患者的诊治提供最佳的推荐意见!



Q:我们都知道指南直接影响着临床决策,而目前指南的更新绝大多数是依赖于循证证据的更新,但来自中国的循证证据仍然较少,您认为未来中国的临床医生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去努力提升证据质量?

要提升证据的质量,必须要提高临床研究能力。从这点来讲,我们分会就起到很大作用,通过培训提高医生的科研能力,让医生知道什么情况才需要做临床研究?是临床问题未得到解决的,或者已有指南但不合理或者临床上实际操作不一致的。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应采用严谨且科学的方法,即临床流行病学的DME(Design,设计;Measurement,测量;evaluation,评价)方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应有临床流行病学专家参与指导临床研究的全过程。只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才能为循证指南提供高质量的证据。因此,未来中国的临床医生应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培养临床研究能力,成为具备临床科研能力的医生,从而提高临床研究及循证证据的质量。


编辑:王青伟(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