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创新引领,共筑肺炎防治新防线|CAPC2025

2025-05-21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2025年5月16—18日,由中国医促会、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医促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金凤实验室、重庆市医学会、重庆市医师协会承办,中国肺炎研究协作网(CAP-China)、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系感染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华夏肺炎大会(CAPC2025)暨APEC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管理和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论坛”在重庆召开。

本次会议在“科学研究驱动肺炎诊疗创新“的会议宗旨下,聚焦肺炎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革新,涵盖肺炎诊疗新进展、新技术研发、指南共识解读及疑难危重症多学科讨论等议题,设置了1个主会场,11个分会场、55个专题研讨单元。旨在推动肺炎科学诊疗标准化,强化后疫情时代各级医疗机构的肺炎照护能力,为多学科交流搭建良好平台。







聚焦前沿——解锁肺炎诊疗关键密码




在特邀报告环节,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卞修武院士以“感染性疾病血管病理学”为题,立足于新时代诊断病理学所肩负的重任,以深邃的学术眼光和前沿的科研视角,深入且系统地剖析了感染性疾病血管病理学的复杂机制。他从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大量翔实的实验数据,层层递进地阐述了在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同时,卞院士聚焦于新发、突发疫情这一严峻挑战,深刻揭示了病理学在其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他强调了病理学研究对于精准诊断、有效治疗以及疫情防控策略制定所起到的关键支撑作用为在场的医学工作者们指明了未来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以“什么是有质量的肺炎诊疗”为题作了报告,强调精准把握疾病发展脉络、制定科学干预策略的重要性。曹教授指出,高质量的肺炎诊断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有证据的诊断(evidence based diagnosis)”“发病机制指导的治疗(mechanism guided intervention)”和“可预料的临床结局(predictable clinical outcome)。肺炎的诊断和干预都应基于证据,并且不能仅仅满足于应用证据,而是从病理生理过程出发在深入理解疾病机制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干预,以应对肺炎复杂的“内型”。只有“讲证据”和“讲机制”的治疗才是高质量的肺炎诊疗,才能对疾病预后有判断,对意外有预案。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李健教授带来“革兰阴性超级细菌呼吸道感染治疗:遗忘在角落的PK/PD是关键所在”的报告,李教授通过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举例,强调目前破除超级细菌耐药的困局除了新药研发,如何使用好现有的药物也非常重要,PK/PD(药代动力学 / 药效学)成了被忽视的关键领域,李教授详细剖析了PK/PD在制定精准治疗方案中的核心作用,并结合前沿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 PK/PD 参数来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为与会者打开国际视野,注入全新学术思考。

图片







基础研究与人工智能——肺炎诊疗的新引擎




肺炎疾病的诊疗还面临诸多难题,尤其是重症肺炎的救治目前困扰全球医疗界。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必须要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香港大学等多个高校和权威学术机构,报告了各自领域内在肺部感染性疾病开展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本次会议多个主题介绍人工智能在呼吸疾病诊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我国肺炎诊疗水平面临不均衡的局面。加快人工智能在肺炎疾病诊疗中研究,将极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更多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





重磅诊疗进展发布——开启肺炎防治新纪元




本次会议还发布了两个重要诊疗方面的进展。曹彬教授团队于2025年1月7日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我国首个国产抗流感病毒药物玛舒拉沙韦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研究表明我国首个流感新药在改善流感症状及病毒清除方面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该药物于2025年3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病毒药物,其成功打破了进口药物长期主导的局面,不仅提升了我国在抗病毒药物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更夯实了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药物储备基础,强化了公共卫生安全战略保障能力。

此外,曹彬教授作为国际多中心CENTERSTONE研究中国区主要研究者,深度参与了研究设计与全程实施。该成果于2025年4月24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证实了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可显著阻断家庭内流感传播,在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引发广泛关注与深度讨论。该成果为中国流感防控体系优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它首次从临床治疗延展至传播阻断,为流感防控模式引入了“个体治疗—家庭保护—社会控制”的链式干预逻辑。中国流感防控可考虑“疫苗+药物+传播阻断”三位一体的立体策略。

近20年以来,通过曹彬等医学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我国肺炎领域的诊疗和研究水平在国际上逐渐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此次大会通过多领域协作、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还推广了肺炎防治的正确理念和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肺炎“促防诊控治康”水平,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图片



感谢曹彬教授审阅

整理:王业明医生 元璐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