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肿瘤,占所有癌症的1%~1.8%,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其核心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导致溶骨性病变、肾脏功能损伤、贫血及高钙血症2。数据显示,MM确诊中位年龄为66岁,初诊时约63%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约有73%存在贫血,79%患有溶骨性骨病,19%伴有急性肾损伤3。从1990年至2019年,全球MM发病率与死亡率呈同步倍增趋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使其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负担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4。MM治疗方案历经多个里程碑式突破,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2010年以来,MM免疫疗法迅速发展,以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为代表的精准治疗成为新焦点5。
得益于二代测序技术与多组学研究的不断突破,MM骨髓微环境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得以深入揭示。通过对MM疾病基因突变谱和克隆异质性的精准解析,推动了以“SLiM-CRAB”为代表的MM新诊断标准的确立与应用,促进了基于全基因组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体系的建立。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一步揭示了疾病演进中的关键驱动突变,并助力识别针对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耐药分子机制。这些研究进展实现了更早的疾病诊断、更精准的风险分层以及更优化的个体化治疗策略6,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多维度、系统性的科学支撑。
为系统解析国际前沿进展、推动临床实践规范升级,中国医学论坛报策划并发起“髓聚新程——多发性骨髓瘤学术交流”系列会议,第八期定于9月10日线上召开,会议将聚焦MM免疫治疗的国际前沿动态,系统解析MM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路径,深入探讨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从流行病学监测到个体化治疗不良反应预警的全程可视化管理,通过专题讨论与实战经验分享,推动跨区域诊疗经验交融互进,共同拓展MM治疗新视野,助力医疗团队突破现有治疗瓶颈,为不同分型患者开辟更多临床治愈可能。
会议日程
会议时间:2025年9月10日(周三)19:00-20:35
会议形式:线上直播
观看方式: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
参考文献
1 Dimopoulos M A, Moreau P, Terpos E, et al. Multiple myeloma: EHA-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als of Oncology, 2021, 32(3): 309~322
2 Cowan A J, Green D J, Kwok M,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A review. JAMA, 2022, 327(5): 464~477
3 Kyle R A, Gertz M A, Witzig T E, et al. Review of 1027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Mayo Clin Proc, 2003, 78(1): 21~33
4 Zhou L, Yu Q, Wei G, et al. Measuring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multiple myeloma from 1990 to 2019. BMC Cancer, 2021, 21(1): 606
5 刘志强. 多发性骨髓瘤二十年:未来路在何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5, 41(6): 771~773
6 Engelhardt M, Kortüm K M, Goldschmidt H, et al. Functional cure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multiple myeloma: How to challenge the previously impossible. Haematologica, 2024, 109(8): 2420~2435
GSK参与本材料的制作, 本材料的目的是科学交流,可能包含未在中国获批的产品,或有关药品未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和适用人群。GSK只推荐已批准上市的药品按中文说明书进行处方。仅供医疗保健专业人士阅读。
NX-CN-MMU-AGND-250036
有效期至2027年9月8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