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无效怎么办?

2021-08-01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乳腺癌非原创

三阴性乳腺癌与其他乳腺癌相比,攻击性较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对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无效。2019年,中国学者根据基因组、转录组、临床特征,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四种亚型:雄激素受体管腔亚型、免疫调节亚型、基底样免疫抑制亚型、间充质样亚型,并且根据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将三阴性乳腺癌进一步分为免疫炎症型、免疫沙漠型、免疫失活型。其中,免疫调节亚型或免疫炎症型对免疫治疗有效,非炎症型对免疫治疗无效。不过,三阴性乳腺癌非炎症型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原因尚不明确。


2021年7月28日,《英国医学杂志》旗下《癌症免疫治疗杂志》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邬思雨、肖毅、魏金丽、徐晓恩、金希、胡欣、李大强、江一舟、邵志敏等学者的研究报告,探索了三阴性乳腺癌非炎症型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该研究利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数据库的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对驱动三阴性乳腺癌非炎症型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关键基因组事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免疫联合治疗的潜在机制和效果。


结果发现,三阴性乳腺癌经典的基底样亚型由两种不同的微环境表现型组成:炎症亚型和非炎症亚型。


进一步筛选证实,三阴性乳腺癌的原癌基因MYC扩增并过表达,可导致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浸润和细胞溶解活性较低。


根据机制分析,MYC与DNA甲基转移酶DNMT1启动子结合并激活三阴性乳腺癌细胞DNMT1转录,从而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方式抑制环状鸟苷酸腺苷酸合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传导通路。


对于MYC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DNMT1抑制剂地西他滨通过增强T淋巴细胞浸润,可将非炎症型肿瘤转变为炎症型肿瘤。


此外,地西他滨联合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可逆转小鼠模型的T淋巴细胞耗竭并改善T淋巴细胞功能,对于MYC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可引发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微信图片_20210730144119.png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经典的原癌基因MYC通过转录上调DNMT1,可抑制STING依赖性先天免疫,诱导三阴性乳腺癌免疫逃避。此外,DNMT1抑制剂地西他滨联合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对MYC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有效,故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人体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据悉,地西他滨已于2008年9月28日获批进入中国,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来源:SIBCS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