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北京红十字急救抢救中心 梁润军
药物过敏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注射给药,发病急、病程短、危险性较大,强调就地及时抢救,所以很考验医生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
本文总结了过敏性休克抢救的方法,干货满满,快来学习巩固。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首先是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 mmHg以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
其次,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
皮肤黏膜表现: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呼吸道阻塞: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甚至窒息。
循环衰竭: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甚至心跳停止。
意识:恐惧感、烦躁不安、头晕,进一步发展到意识不全或完全丧失。
其他:打喷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大小便失禁等。
由于过敏性休克发生急骤,在治疗前来不及实验检查,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检验设备也并不完善,因此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来帮助诊断,争分夺秒为患者赢得生机。
医生们一旦发现过敏性休克,除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外,以下几点一定要熟练掌握。
药物过敏应立即停药,同时保留静脉通道。
立即将休克患者头及躯干抬高10度~15度,下肢抬高20度~30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凹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部血液供应的体位。
一般为4~5 L/min,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是严重过敏反应首选药物。
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应先肌内注射给药,剂量以0.3~0.5 mg为宜,注射部位大腿中部外侧较上臂有更好的吸收速度,血药浓度更高,发挥作用更快。
对于重症患者,肌内注射之后再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稀释10倍后取3~5 mL(0.3~0.5 mg)以1 mL·min-1速率缓慢静脉注射,这样不易延误抢救时机。
如果有低血压存在, 对肾上腺素反应不佳,可给予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起始可能需要快速输入1 L或2 L甚至4 L液体。如果需要使用人工胶体扩容,中分子右旋糖酐或者琥珀酰明胶较为安全。
缓慢通过静脉或肌内注射给予抗组胺制剂(如25-50 mg的苯海拉明)。应用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300 mg口服、肌注或静注)。
如果支气管痉挛为主要症状,可吸入沙丁胺醇。吸入沙丁胺醇对由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所致的支气管痉挛特别有效。一些发生濒死哮喘的过敏反应患者,应该接受重复剂量的支气管扩张剂而不是肾上腺素。
在治疗的早期静脉输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过敏的显效作用时间是4~6小时。
当严重的心动过缓发生时,可应用阿托品治疗。
有些病人对肾上腺素无反应,特别是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病人,高血糖素可能有效。
此为一短效药物,每5分钟给予肌肉或静脉注射1~2 mg。恶心、呕吐和高血糖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除一般治疗外,病因治疗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病人的一大重点,寻找致敏原是抢救的重中之重。充分了解致敏原后,可以通过了解致敏原作用机理,选择适当拮抗剂,抵消致敏原作用,以缓解过敏反应。
来源:院前急救联盟
EN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