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ISC 2024 宣武研究展播 | 症状性ICA、MCA、VA以及BA狭窄治疗,PTAS与药物治疗孰优孰劣?

2024-02-21作者:李稳资讯
原创

卒中领域的全球盛会——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2024,ISC 2024)于当地时间2月7日~9日在美国凤凰城举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有12项研究成功入选,其中神内方向4项、神外方向8项。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特别策划【ISC 2024 宣武研究展播】专题,带大家领略中国智慧的魅力。

专题KV.png


202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团队在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2024,ISC 2024)上展示了题为"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with Different Qualifying Arteries: A Preplanned Pooled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Analysis "的研究结果。该研究通过对CASSISS与SAMMPRIS这两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比较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与单独药物治疗对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mage.png

ISC 2024现场壁报

研究概览

01

研究背景

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给全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研究表明,ICAS患者复发风险高,中重度狭窄患者预后差,而PTAS已成为许多医生的首选治疗方法。

 

在SAMMPRIS试验中,与药物治疗相比,接受PTAS治疗的患者30天内卒中或死亡的发生率明显更高。然而,中国的CASSISS试验表明,与药物治疗相比,PTAS 并未导致30天内卒中或死亡风险的显著差异,也未导致30天至1年内责任动脉区域卒中风险的显著差异。

 

随后,多篇系统性综述显示,后循环病变的卒中或死亡发生率高于前循环病变。因此,探讨两种治疗方式对不同责任动脉的无症状ICAS患者的影响对临床精确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2

研究设计

焦力群教授团队建立 6S(SAMMPRIS和CASSISS)合作团队,汇总SAMMPRIS试验和CASSISS试验中个体患者数据,探讨PTAS或药物治疗对不同责任血管的症状性ICAS患者的影响。该研究纳入809例患者数据,其中451例来自SAMMPRIS试验,358例来自CASSISS试验。40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PTAS组,40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药物治疗组。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是入组后30天内发生卒中或死亡,或30天后至1年内在责任血管区域发生卒中。

03

研究结果

在PTAS组中,不同责任血管的主要结果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ICA(26.67)>BA(17.17)> MCA(8.28)>VA(4.76)]。

 

在PTAS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中,ICA、MCA和VA狭窄患者的主要结果无明显差异。



然而,BA狭窄患者接受PTAS治疗的风险更高[17.17% vs. 7.77%; 9.40,HR, 2.38(1.03~5.52),P=0.043]。白种人[HR,4.24(1.17-15.41)]、糖尿病[HR,3.30(1.05-10.38)]、高脂血症[HR,3.50(1.13-10.87)]、TIA[HR,10.74(1.37-83.91)]、最近一次缺血事件到随机化<30天[HR,3.72(1.21-11.42)]的BA狭窄患者接受PTAS治疗的风险更高。



image.png

图 主要研究结果

04

研究结论

该研究提供了支架治疗vs.药物治疗对于不同责任血管的症状性ICAS的影响的最高级别证据,本研究没有发现PTAS对症状性ICA、MCA、VA的狭窄有益处,并且PTAS对症状性BA狭窄的卒中或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单独药物治疗。种族、糖尿病、高脂血症、责任事件、最近的缺血性事件发生到入组时间,可能是影响PTAS治疗BA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潜在原因。


这是2022年CASSISS试验在JAMA发布后中国团队对症状性ICAS治疗方式上的又一次深入探索,是迄今为止对不同责任血管的症状性ICAS患者接受PTAS与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最全面分析,本试验的结果将为今后的试验设计和改变症状性ICAS的治疗模式提供参考。


主要研究者介绍


焦力群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运重建中心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宣武医院济南医院院长。兼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主编;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继教中心神经介入专委会主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委会主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委会副主委;北京介入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先后师从于朱树干教授和凌锋教授,获得神经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鲍圣德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以及药物球囊治疗椎动脉狭窄等创新手术,并带领宣武医院脑血运重建中心在此领域深入研究,同时,长期重视教育培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医生。


王韬

临床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副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致力于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和烟雾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介入及复合手术的诊疗。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AMA、Stroke、Ageing Research Review, Aging and Disease、SVN、JNIS、Cochrane Review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编书籍2部,获得专利授权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8项课题,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扬帆计划等课题。《中国脑血管病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卒中血运重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志愿医生。


李天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焦力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迄今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等英文期刊发表SCI文章6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


END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供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