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是指通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加热到治疗温度(43℃)、灌注到肿瘤患者的腹腔内、并维持一定的时间,通过热化疗的协同增敏作用和大容量灌注液循环灌注冲刷作用有效地杀灭和清除体腔内残留癌细胞及微小病灶的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
用于预防和治疗胰腺癌腹腔种植转移尤其是并发的恶性腹水,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部分敏感患者甚至可能转化根治手术。
①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通过灌注液充盈浸泡整个体腔,直接杀灭5 mm以下的微小病灶和游离癌细胞,能够有效提高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②腹腔内化疗给药方式使腹腔内能维持较高药物浓度,而外周血到达腹腔的药物浓度一般较低。因此,HIPEC既增加了药物对腹膜表面转移癌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又减轻了全身毒副作用,并且高浓度化疗药物经门静脉吸收入肝,对转移到肝脏的癌栓和癌细胞亦具有较强杀伤力。
③对于某些肿瘤类型,常规手术可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病灶和邻近组织,对于肉眼看不见的亚临床病灶和游离癌细胞则无法完全清除,残留的癌细胞会引起肿瘤种植转移复发,甚至引起恶性腹水。
43℃可杀灭并使肿瘤细胞凋亡,而正常组织不受影响。
温热可加强化疗药物敏感性,起到1+1>2的作用;增强药物的渗透性, 药物浓度渗透至5 mm。
腹腔热灌注化疗浓度远高于全身化疗药物浓度,且反应小。
大容量、机械冲刷作用可将体腔内≤40 um的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直接清除并过滤,使之不再进入体腔内形成二次污染。
伴有腹腔种植转移胰腺癌的联合治疗。
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含腹膜)转移的联合治疗。
恶性腹水的治疗。
治疗前放松心态,排尽尿液,保持舒适体位。
治疗时会出现腹胀、腹痛等情况,一般灌注10-15分钟后腹胀会自行缓解。
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心跳加速、口干、出汗等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不适感明显加重时,及时告知医生。
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出汗,在治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
术中、术后都可以。
在手术室、病房都可以做。
早做比晚做好,术后1-2天内就可以进行热灌注治疗,且可做多次以达最佳效果。
怀疑腹腔种植转移和恶性腹水的患者,先行腔镜探查放置引流管,再行热灌注治疗。
腹腔热灌注化疗预防性治疗一般灌注 1-3 次。
腹膜转移及恶性胸腹水的一般灌注 3-5 次。
每次治疗一般间隔 24 小时左右。
根治患者病情需要,可在一个评估周期后再次实施。
精确控温是前提,测温和控温精度达到≤±0.1℃,实现治疗过程中温度恒定平稳,不会出现热损伤。
通过一次性无菌专用管道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热灌注,一般不会引起手术伤口感染、裂开,也不会对经过常规缝合的伤口愈合造成不利影响。
腹腔热灌注化疗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吻合口瘘、肠梗阻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基本耐受良好,轻微的体温升高、腹胀等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治疗结束后症状逐渐消失。
较少出现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等),且比全身化疗引起的反应轻微。
治疗结束后24h内患者体温偏高,在无感染情况下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在热灌注治疗前进行镇静镇痛、止吐处理以及心电监护和吸氧的护理。
结束后因出汗较多,提供高能量补液。
能进食者可多喝水,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增加牛奶、豆类、水果等摄入,避免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适当活动,注意休息。
作者:王文权
来源:复旦中山肿瘤防治中心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