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10月龄孩子发热、胳膊肿胀疼痛难忍,究竟为何?

2021-02-03作者:壹声经验
外科其他非原创

作者:第二军医大学儿科硕士 孔令凯


如果孩子出现了下肢疼痛,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生长痛,但这种疼痛多发生在幼儿(3岁)以上,也没有发热等问题。


如果对于一位小婴儿,出现了肢体疼痛,不敢动、同时还有发热等问题,你会怎么考虑呢?肯定是向严重问题考虑对吧?比如骨折,比如骨髓炎这些严重问题。


但是有种情况,咱们以为很严重,但实际却不用特殊处理,今天咱们就说说这问题。


十月龄孩子发热、胳膊肿胀疼痛



这个是2020年12月的《Pediatrics in Review 》的一个病例,孩子10月龄,女孩,身体健康,2周前因为孩子拒绝使用右臂承重就医,家长否认外伤史,但X线检查提示:尺骨、桡骨远端非移位性骨折,被诊断为右侧前臂远端骨折。


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因为骨折原因不明,发病1周和2周后进行复查X线,提示骨折处鼓膜反应明显,骨膜炎加重,下图AB箭头所示。


微信图片_20210202135505.png


图A是生病7天后的x线,图B是第二次就诊,也就是生病2周后的x线,图B提示鼓膜炎明显加重


2周来,孩子的右前臂一直肿胀,活动能力下降,孩子烦躁和疼痛加剧,生病2周后,再次就诊。


这次就诊时,孩子体温升高(38.5摄氏度),心率快(172次/分),血压升高(100/72mmHg)。右前臂弥漫性触痛,前臂中部到手腕处肿胀,无红斑、变色,血运良


因孩子发热,进行血常规检查等提示炎症指标升高,白细胞17×109/ L(升高),CRR123mg/L(正常小于8mg/L),血沉93mm/h(正常小于20mm/h)。


复查的x线(上图B)提示骨膜炎加重,进行了右前臂的核磁检查,提示骨膜炎和肌炎。


微信图片_20210202135508.png

核磁检查:星号骨膜炎,箭头肌炎


结合以上资料,考虑骨髓炎可能性,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但是效果不佳,请感染科和骨科医生会诊,决定进行骨活检。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病情好严重?


这是个什么问题呢?



答案揭晓



在进行骨活检前,重新审查了之前的检查结果,发现常规的进行非创伤性评估时,头部CT检查提示下颌骨也有这种骨膜炎(下图箭头)。同时前臂X线结果,虽然有骨膜炎,但是没有发现真正的骨折线(提示之前不是骨折)。


微信图片_20210202135510.png


结合孩子临床表现和多骨膜炎问题,考虑该患儿是Caffey 病(婴儿骨皮质增生症),不用进行骨活检了,也不用使用抗生素了,只对症的退热止痛治疗就行了。


可见,必要时,请专科会诊多重要,多知道一点,孩子就能少很多检查,少很多不必要的治疗。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是个什么问题?



该病不是常见病,是因为COL1A1基因突变引起的胶原病。胶原纤维是骨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变时,胶原纤维导致沿骨膜表面的层状骨形成增加,就是从X线中看到的大量的骨增生。



微信图片_20210202135513.png

上图中,红色箭头处的突变,导致的该疾病。


这种增生和骨膜损伤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CRP升高等表现。


该病最早在1930年被报道,在1945年,被Caffey教授总结,定义为遗传性疾病。目前发现该病多在婴儿期起病,生后前几个月出现,是自限性疾病(自己能好),大部分在2岁左右恢复正常。


该病通常会影响长骨的骨干(胳膊、腿),但是也会存在于肋骨,下颌骨,肩胛骨和锁骨,其中下颌骨在70%~90%病例中存在,常作为诊断标准。


微信图片_20210202135515.png


上图为下肢的皮肤肿胀和x线结果。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软组织肿胀疼痛(骨质增生处)、烦躁,检验结果提示白细胞增多和炎症标记升高,骨骼X线提示多处骨皮质增生。


如果有以上表现,基本能诊断该病,进行基因检测,就能确诊该病了。


怎么治疗?


就是对症处理,包括退热、镇痛,正好使用大家熟悉的解热镇痛药:布洛芬(美林)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


如果疼痛严重,可以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须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会复发吗?有后遗症吗?



一般不会复发,但也有在青春期时复发的病例,治疗同上。


该病对生长影响少见,基本没有长期并发症,预后非常良好,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完全缓解,没有后遗症。


但偶尔如果两个相邻的骨骼受到影响时,骨骼会融合,从而导致活动性问题。也有因为胶原蛋白问题,出现关节松弛的报道。


该病也可能与牙齿健康状况不佳、疝的发生率增加以及未来发生骨折的风险有关,但这些还没有明确。


最后提醒,本病是罕见病,虽然有数据提示每1000个婴儿里面有3个发病,但是看病例报道,完全没有这么多的病例。


写这个只为提醒医生们在遇到发热婴儿,找不到原因时要考虑到该病,家长们应该见不到,不要对号入座。


来源:儿科医生孔令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