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9月5—6日,2025年肾脏病研究进展南方论坛暨医疗大数据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成功举办。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江华教授分享了题为“浙江省透析质控与AI辅助管理能力提升”的大会报告。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陈江华教授接受专访,围绕质控优化与技术创新、AI赋能透析质控、经验推广等问题展开深入对话,为行业呈现一份兼具参考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浙江方案”。
经过十余年全省透析领域同仁的共同努力,浙江省已建成一套完整、高效的透析质控数据网络平台,质控工作也实现了从 “规范起步” 到 “质量提升” 的稳步推进。这份成效可以通过几组关键数据直观体现:
首先是覆盖广度,目前浙江省已实现透析单位质控全覆盖,截至去年年底,全省356家血透中心、109家腹透中心均纳入省级透析质量管理体系,且构建起 “省级-市级-县级” 三级质控网络 —— 不仅设有11家市级质控中心,70余家县级医院所在区域也均成立了县级质控中心,通过分级管理确保质控工作落地见效。
其次是质量提升,以血液透析患者的千人年死亡率为例,已从早期的130余人降至如今的110余人,且这一数据显著低于国际水平;同时,透析质量、贫血管理、钙磷代谢指标控制等关键KPI考核指标也均有明显改善。而这些进步,都离不开我们持续完善的透析质控网络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管理模式也在不断优化。早期手动登记流程烦琐,但随着系统迭代,如今已基本实现各中心数据的自动抓取,计划到今年年底,全省所有透析单位都将完成数据自动采集升级——这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更能充分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为质控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支撑。
近几年,我们在这一方向已开展了不少探索:依托此前搭建的透析信息化管理平台,我们研发升级到人工智能管理平台,还专门通过RCT(随机对照试验)做了效果验证。结果发现,AI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能发挥显著的辅助作用,具体能实现三大核心功能:
第一是风险预测与排序,平台可以精准预测透析患者的死亡风险,还会清晰标注风险排序依据,比如明确哪类风险是首要因素、哪类是次要因素,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有更精准的判断;
第二是数据补全与校准,临床中常存在治疗记录不完整、周期不固定、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平台能自动补全缺失数据,提升数据精准度,为后续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第三是主动预警与干预提示,平台会定期(通常是每周)向主管医生推送提醒,告知其负责的患者当前存在哪些风险,还会结合临床路径给出具体的干预建议。
从RCT研究结果来看,仅三个月时间,患者的死亡风险就下降了38.8%。更值得关注的是,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尤为突出——越是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基层机构,这套AI系统能发挥的辅助作用越明显,这也为我们解决基层同质化管理难题提供了关键支撑。
接下来的两三年内,我们计划对AI模型进行升级,核心是打造“更贴合患者实际生存场景”的2.0版多模态模型,具体会从两个关键维度完善:
我们的核心目标有两个:第一,依托升级后的模型,实现AI辅助制定透析处方;第二,把透析患者的全病程管理都纳入AI体系。
长远来看,我们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让浙江省全域透析患者都能享受到AI管理服务,最终将患者的千人年死亡率降到100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陈江华教授
中国医学论坛报赵静薇采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