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头颅MRI容易误诊的影像很多,部分并不为人所熟知。
脉络丛球 /脉络丛黄色肉芽肿
多数文献中,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视为脉络丛囊肿的一种类型,病因尚不明了。临床和影像学两者难以区分。
不要把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误认为是肿瘤,即使较大甚至肿块样时。
多为无症状偶然发现。
由于其含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一般认为是一种炎性或变性过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FLAIR呈高信号或DWI呈高信号时特别显眼,容易被误认为肿瘤性病变。
有些顶级单位报得比较“客观”,喜欢报“脉络丛结节,注意与脉络丛乳头状瘤或脑膜瘤鉴别”。
笔者更宁愿报“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脉络丛变性)”。
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比较常见,影像诊断多不难。
多发——努力寻找类似病灶——这是重要鉴别点。
增强边缘强化。
可以有“占位效应”——压迫侧脑室。
图1 双侧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
图2 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
小结:
实践中,脉络丛黄色肉芽肿,“增高”的垂体,凸出的小脑绒球,脉络丛钙化,明显突出的鸡冠,非常常见。
影像诊断的主要价值是避免误诊,避免可能因误诊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恐惧、治疗。
脉络丛黄色肉芽肿FLAIR呈高信号或DWI呈高信号时特别显眼,容易被误认为肿瘤性病变。
来源:神经病学医学网(作者:Doctor X.)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