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雾化吸入是一种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为可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雾滴或微粒,使药物可随着患者吸气气流进入呼吸道和肺的直接给药方法,它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咳嗽的次数和频率。
雾化吸入具有起效迅速、局部药物浓度高且用药量少、使用方便以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由于不需要打针等侵入性操作,儿童依从性较高,所以雾化给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在儿科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雾化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呼吸道局部消炎、化痰排痰、止咳止喘,通常适用于儿童呼吸道感染和儿童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肺炎、气管炎、急性咽喉炎等。
药物经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局部及全身作用,理想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在肺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作用于全身的副反应少;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即在气道黏膜表面停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和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常见的雾化药物主要有以下三类: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包括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其中,布地奈德的安全性相对较好,是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中唯一推荐的雾化IC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本药物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的抗哮喘ICS,在临床使用最为广泛。而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溶液仅适用于4~16岁儿童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
ICS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长期研究显示,低剂量ICS对儿童生长发育、骨质代谢未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口腔念珠菌感染,因此雾化后务必用清水漱口。
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可以扩张支气管,缓解喘息症状。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有吸入用硫酸特布他林和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具有起效时间迅速的特点,其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骼肌震颤、头痛、外周血管舒张及轻微的心率加速。
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有异丙托溴铵,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咽喉刺激、咳嗽、口干、恶心等。
通常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比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起效慢5~10分钟,但持续时间比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长,因此,两种药物常联合使用,起到互补作用。国内有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的复方制剂--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
黏液溶解剂
黏液浓栓或黏液分泌物是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雾化吸入黏液溶解剂可以降低痰的黏稠度,并使之液化而易于排出,例如盐酸氨溴索或乙酰半胱氨酸。
使用黏液溶解剂雾化,如果病人不能适当排痰, 应做体位引流或通过支气管内吸痰方式将分泌物排出,以避免分泌物潴留阻塞气道。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支气管痉挛发生应立即终止治疗。
由于氨溴索的雾化剂型近期才上市,尚未普及,取而代之的是经常使用注射剂型的氨溴索雾化,这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的要求,可能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并会沉积在肺部,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而且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
注意吸入用盐酸氨溴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味觉紊乱、恶心、口腔麻木等。而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对鼻咽和胃肠道有刺激,可出现鼻液溢、胃肠道刺激等。
一般雾化吸入液体量为4~6ml,最低不低于4ml,建议不超过6ml。药液液体量太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就会太少,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药液液体量太多,导致吸入时间过长,孩子容易哭闹不配合,因此应控制合适的药液量,吸入时间大概为10~15分钟。
例如,仅用一支布地奈德药液2ml雾化,除去黏附在管道、雾化器内的药物,真正能进入气道的药物量可能就少了,因此,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加入2ml生理盐水,这样液体量达到4ml,药物有效成分的浪费减少。
来源:逸仙药学V 作者: 石坚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