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肾病与血液病共病管理策略

2025-07-26作者:医学论坛报醒醒资讯

肾病与血液病常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如慢性肾病患者易并发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可直接导致肾脏损伤。这种共病状态增加了治疗难度,需要更精准、协同的管理策略。医工融合技术通过整合多学科数据和创新设备,为共病患者提供了一体化解决方案。

肾性贫血治疗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慢性肾病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常并发贫血,传统治疗中 EPO 剂量调整依赖经验,易导致血红蛋白波动过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发的 “肾性贫血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整合患者肾功能指标、铁代谢参数、输血史等 23 项数据,构建动态预测模型。系统可自动计算最优 EPO 剂量和铁剂补充方案,使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100-120g/L)从 58% 提升至 89%,且高血压、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 42%(《国际肾脏病》2024 年数据)。更重要的是,系统能识别出 EPO 抵抗的高危患者,提前预警并调整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的早期预警系统显著改善了预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约 50% 会出现急性肾损伤,且多数就诊时已进展至不可逆阶段。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生物医学工程团队合作开发的 “尿液微量蛋白组学检测芯片”,可同时检测 15 种骨髓瘤相关肾损伤标志物。该芯片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达 92%,较传统血肌酐检测提前 6-8 周发现异常。临床应用显示,使用该芯片进行早期干预的患者,透析依赖率从 45% 降至 18%3 年生存率提高 25%(《临床血液学杂志》2023 年研究)。

共病患者的血管通路智能维护系统降低了并发症风险。肾病合并血液病患者的血管通路维护面临特殊挑战 —— 既要防止血栓形成,又要避免出血。北京协和医院开发的 “血管通路多参数监测系统”,通过植入式传感器实时监测通路血流量、压力变化和凝血指标,结合 AI 算法自动调节抗凝方案。该系统使通路血栓发生率从 22% 降至 7%,同时出血事件减少 56%。对于需要长期透析的骨髓瘤肾病患者,通路使用寿命从平均 8 个月延长至 14 个月,显著减少了反复插管的痛苦(《中国血液净化》2024 年报道)。

数字化共病管理平台实现了多学科协同诊疗。传统模式下,肾病与血液病专家的会诊常存在信息不同步、决策延迟等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构建的 “肾血共病数字诊疗平台”,整合了电子病历、检验检查、影像资料等多源数据,支持多学科团队(MDT)在线实时协作。平台内置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自动推送治疗指南和相似病例参考,使 MDT 会诊时间从平均 72 小时缩短至 8 小时,治疗方案一致性达 91%。正如参与平台建设的专家所言:“医工融合不仅是技术的整合,更是打破学科壁垒的纽带,让共病患者得到最优化的综合治疗。”


本篇文章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王文凤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