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肿瘤怎么切了又复发?是没切干净惹的祸?

2022-01-02作者:论坛报林皓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周蓉蓉 


肿瘤复发和哪些因素有关?


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40.5%。


也就是说,有近 60%的癌症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而复发、转移是病人无法获得治愈的重要原因。手术没切干净导致复发只是原因之一,也有很多患者在手术时就已经转移到其他部位了,而且有些患者就算完全切除,所处致癌因素没消除的话也是很容易再次诱发癌症的。


肿瘤复发、转移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依然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


01干细胞假说

肿瘤经过各种治疗后,大部分癌细胞死亡,但仍有一小部分细胞存活下来。


这些存活下来的癌症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潜能,对多种治疗药物具有耐药性,它同时还具备的运动及迁徙能力,又增加了癌症转移的风险。


02肿瘤休眠假说

顶级期刊《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曾经总结休眠癌细胞的生命周期为:扩散的癌细胞首先会选择合适的生态位,但缺氧等微环境特点会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停滞,癌细胞此时会进行重新编程而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在具备了逃脱免疫监视的能力后开始长期休眠。


当癌细胞在贫瘠的环境中慢慢攒够了能量后就会被激活,或因微环境因素诱导而被激活。


03其他学说

如肿瘤的转移包含癌细胞浸润、血管生成等,另外还有上皮—间质转化假说、种子—土壤假说等。



每一个假说背后都存在很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但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肿瘤转移复发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哪些肿瘤切除后复发的概率更大?


目前临床上,大多数甲状腺癌、Ⅰ期胃癌患者仅进行根治性手术就有机会获得治愈,但是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仅通过外科手术无法达到临床治愈。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7.2%,而甲状腺癌生存率则高达84.3%。


3.png


为什么有的肿瘤切除后复发概率那么高呢?


不同肿瘤的异质性,类型、分化程度不同,其恶性程度也差别很大,也就意味着其侵袭、转移、复发能力以及对治疗的敏感度大不相同。


比如,科学家利用基因魔剪技术为每个癌细胞打上一个独特的“标签”后,追踪它们及其后代的演变和转移过程,发现一些基因与高转移潜力密切相关。


除了肿瘤本身的情况外,宿主的因素影响也非常大。


比如对于同一肿瘤类型来说,分期越晚、肿瘤负荷越重,预后也越差;按计划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其预后就更好;患者的身心因素、经济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等也会影响预后。


临床上不难发现,体质好的患者、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患者以及亲朋好友给予更多支持的患者可以更好地耐受治疗,更有机会从治疗中获益。


应如何防范肿瘤的复发呢?


防范肿瘤复发,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这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医学研究中的新进展、新成果不胜枚举,但要落地到提高患者的生存,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探索新药物、新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最直接的方法。如今的癌症治疗新兴药物当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恶性肿瘤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让免疫系统重新奋起,攻击肿瘤细胞。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已经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获得成功。


第二,就是多学科团队协作。新治疗模式主要是多学科团队讨论,相比于以往的单学科孤军奋战,目前肿瘤多学科讨论的协作模式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多学科合作团队,会根据患者初诊的肿瘤分期、患者体质等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来有效减少复发。对规范治疗后随访满5年,依然没有异常症状(如局部出血、疼痛)或体征(如异常的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明确转移性病变,可认为达到“临床治愈”,这也是通常说的“5年生存率”。


另外,转化研究也在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蓄力。比如,很多转化研究开始寻找疗效预测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筛选治疗方案。例如一些基因突变等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另一些基因突变等又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医生看到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自然就会对免疫治疗的取舍做出判断。


最后,基础研究的发展一直是临床进步的后盾。新的治疗靶点、新的治疗药物都依赖于基础研究的支撑。比如,肥胖已被证实与癌症的发生及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既往《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脂肪饮食下,癌细胞比人体的免疫细胞(T细胞)利用脂肪进行代谢的能力更强,我们的“身体卫士”免疫细胞自然就拼不过癌细胞啦。


这个研究让我们知道,T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拉锯战会因肥胖而改变,虽然还不能确定明确治疗靶点,但这一发现为通过代谢弱点来对抗癌症的新策略打开了大门。


就目前情况下,接受规范合理的抗肿瘤治疗是降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有效的手段。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是早期发现复发转移有效的方式。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平台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