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直肠间质瘤内镜下治疗1例

2025-01-0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直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较为复杂,无论肿瘤大小均建议进行外科切除,但目前尚未确立明确的治疗方法。


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种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的内镜治疗技术,这是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的一种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衍生于POEM的一种内镜下手术方式。 


一例41岁的女性患者在进行健康查体时,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远端齿状线上方有一约1.2 cm的半球形突起(图1)。


图1 内镜显示在齿状线上方约1.2 cm的黏膜下突起


内镜超声检查显示,病变大小约为12.3 mm × 9.4 mm,来源于固有肌层(图2)。


图2 内镜超声显示病变来源于深部固有肌层


患者在丙泊酚麻醉下接受了STER术。首先,通过注射亚甲蓝抬举病变区域,使用黄金刀切开外层黏膜,建立隧道入口(图3)。


图3 黏膜下隧道为肿瘤的暴露提供了良好视野


术中未在固有肌层表浅处发现肿瘤,因此切开该层以暴露肿瘤。最终使用黄金刀完全切除位于固有肌层深部的白色肿瘤(图4)。


图4 肿瘤被完全切除


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直肠GIST,复发风险评估为中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17(+)、CD34(+)、DOG-1(+)、SMA(-)、Desmin(-)、S100(-)、SOX10(-)、ALK(-)、SDHB(+),Ki67标记指数为5%(图5)。


图5 病理阳性结果图像


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后续将根据基因检测(KIT和FDGRRA基因)的结果考虑是否进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作者:王绍桐 李刚平 宋军 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来源:华美医声


点击图片学习

1.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