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今年是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举办的第八次东方呼吸病年会。在会议召开之前,我们呼吸病学专委会及各个论坛的组长已召开了多次筹备会议。我们期望根据近年来相关领域的主要亮点和进展,组织专家进行讲课与讨论,以促进同道们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本次会议设置了多个专场,包括肺癌、哮喘、慢阻肺、间质病、肺部感染以及呼吸危重症等,每个专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各个专场除了展示了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加入了人工智能、穿戴设备、物联网以及远程医疗等话题,这也反映了当前医疗的发展趋势。
今年的会议主题聚焦于呼吸慢病,这与国家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及慢阻肺病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对于呼吸慢病从筛查诊断到控制、治疗、康复、预防等全周期的治疗都是本次会议的关注点。在肺功能论坛、基层联盟论坛中均有所涉及。
近年来,呼吸共病和多学科诊疗受到了呼吸同道们广泛的关注。呼吸慢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且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学科的疾病。因此,在呼吸科诊治时,我们需要有全局观念,关注并照顾到患者的其他疾病。例如陈荣昌教授所讲的《从呼吸科角度看风湿病肺损害》,患者的首发症状可能就是呼吸道症状,但实际诊疗过程中发现呼吸道症状的根源来自其他疾病。
我国呼吸慢病的疾病负担十分沉重。四大慢病包括慢阻肺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肿瘤,事实上呼吸慢病不仅限于慢阻肺病,还包括哮喘、支气管扩张症以及肺间质性纤维化等疾病。
既往研究显示,全国有近1亿的慢阻肺病患者,但这一数字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诊断出这么多患者。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患者尚未被诊断,他们仍在社区和家庭中。这些患者反复发生急性加重,导致死亡率和医疗费用上升,每年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据估算,慢阻肺病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名中位居前列,对个人健康、家庭以及国家经济都造成巨大损失。
当前面临的问题包括诊疗不规范,大量患者未被筛查诊断出来,以及患者症状控制不佳、反复出现急性加重等。为了提高基层临床医生和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我们需要加强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慢阻肺病的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因为大部分患者首诊于社区医院,如果社区医院能够及时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患者的症状加重就可以得到缓解。三级医院虽然拥有技术和知识,但时间有限,医生和技术很难下沉到社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远程管理手段,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之间的相互联动,将三级医院的诊疗技术下沉到社区,带动社区医生在全科医疗的基础上有所侧重,有专人负责呼吸慢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和管理。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储备,包括肺功能检查设备的质控和慢阻肺患者筛查诊断的能力提高。其中,肺功能的质控尤为重要。目前,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质控水平,提升社区医生对慢阻肺病肺功能报告的解读能力。
面对这一挑战和机遇,我们要从夯实社区医生诊疗能力及管理水平入手,通过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互动和转诊机制,将王辰院士提出的“促、防、诊、控、制、康”等慢病全程管理理念贯彻到慢阻肺病患者的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探索如何在社区和家庭中对这些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和照护,减少他们的急性加重次数和医疗费用。
通过社区医生的培训、远程物联网管理以及提供必要的设备,我们可以实现居家的无创机械通气、氧疗、雾化吸痰和康复等管理。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将这些技术与国家政策相结合,通过提升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和三级医院的相互联动,尽量在社区解决患者的问题。对于社区解决不了的疑难疾病,则通过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双向转诊的落地执行,还可以为慢阻肺病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保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