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新冠感染期间,用对、用好糖皮质激素需要关注以下临床问题
新冠病毒感染给各类慢性疾病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多项研究证据提示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短期内死亡风险。
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包括:氧合指数≤300 mmHg;或静息未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3%;或呼吸急促,频率≥30次/分钟)。
肺部影像摄片证实肺炎进展迅速的重症及危重症成年患者。
为尽可能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副作用,治疗时应避免长期用药,并应严格掌握使用剂量。
使用期间注意监测血压、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葡萄糖水平和出凝血功能等指标;观察精神状况;严密监测潜在的细菌或真菌感染风险;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对于糖尿病或高血压病情控制不佳、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或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慎用糖皮质激素,并通过多学科会诊,给予指导建议。
对于新冠感染前已因慢性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等)在长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联合专科会诊意见,调整激素使用方案。
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发血糖异常(点击查看:糖皮质激素导致血糖升高机制),这类血糖异常如果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便称之为类固醇性糖尿病。
类固醇性糖尿病诊断标准与2型糖尿病相同,即空腹血糖≥7.0 mmol/L、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后2 h血糖≥11.1 mmol/L。
发生率高,起病较快
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发生血糖异常比例越高,并且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一步升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使用后发生血糖异常的速度比较快,既往没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3周内就可以出现糖耐量异常。
主要引起午后至夜间的血糖升高
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清晨一次激素疗法常引起午餐后至睡前血糖升高,夜间血糖逐渐下降,空腹血糖可以正常。
随着疾病进展或糖皮质激素的持续使用,空腹血糖也会逐渐升高
单纯测定空腹血糖会低估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及其处理》推荐在午、晚餐前或午、晚餐后1~2 h筛查血糖,如发现血糖异常则开始每日4次以上(三餐前、睡前)的血糖监测。
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 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均推荐为餐前血<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HbA1c<7.0%;重症患者可放宽为随机血糖<15.0 mmol/L。
降糖方案建议首选胰岛素治疗,并尽早应用。
对于禁食患者,建议静脉输液时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为2~4 g糖 : 1 U胰岛素。
当糖皮质激素逐步减量时,也应注意血糖波动的问题,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糖皮质激素剂量应该控制每日最大剂量,缩短应用时间,减少日均剂量和总剂量,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或加重。
参考资料:
①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
②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1版)》
③中华糖尿病杂志《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及其处理》
中国医学论坛报夏天综合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