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新宇 王楠
对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容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等)的发生率、透析的耐受性以及长期的生存率。其核心目标在于保持“理想干体重”,实现液体摄入与透析清除量之间的平衡,以防止容量超负荷或容量不足的情况发生。
容量管理的核心是精准维持 “理想干体重”(即患者在透析后既无容量超负荷(如水肿、高血压),也无容量不足(如低血压、头晕)的体重状态),具体目标包括:
无显性容量超负荷体征(如双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
血压控制达标(透前血压<140/90mmHg,透后<130/80mmHg,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不超过干体重的 3%~5%(如干体重 60kg 的患者,IDWG 需≤1.8~3.0kg);
避免透析中及透析后因容量波动导致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
容量评估需结合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进行动态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误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评估(每次透析前后必做)
体重监测:透析前体重-干体重=超滤量;
症状与体征:①容量超负荷:乏力、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躺平后气短)、下肢凹陷性水肿、颈静脉充盈;②容量不足:头晕、心慌、尿量骤减、皮肤弹性差、透析中频繁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进一步评估(疑似容量异常时):①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观察肺淤血(肺门影增浓、Kerley B 线)、胸腔积液等提示容量超负荷;②心脏超声:评估EF值、左室肥厚、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等。③生物标志物:脑钠肽(BNP):>500pg/ml 提示容量超负荷(需排除心功能不全本身影响);
(1)每日液体摄入量计算:
允许摄入量 = 前 1 日尿量 + 500ml(不显性失水量)。
例:若患者每日尿量 200ml,则每日液体摄入需≤700ml(包括粥、汤、水果等含水食物)。
(2)限钠是控液的关键:钠摄入每日≤3g(约 1 啤酒瓶盖盐),避免高钠食物(咸菜、酱肉、加工食品如方便面)。钠潴留会导致 “口渴中枢兴奋”,迫使患者多喝水,形成 “高钠→多饮→容量超负荷” 恶性循环。
(3)控液技巧:用带刻度的杯子定量饮水,将每日水量分配到不同时段;口干时含冰块、嚼无糖口香糖缓解;避免辛辣、过咸食物刺激口渴;水果选择低水分品种(如苹果、梨,避免西瓜、橘子)。
(1)超滤量与超滤率设定:
单次超滤量 = 透析前体重 - 干体重 + 透析中预计饮水量(如 100-200ml);
超滤率(UFR)≤13ml/kg/h(体重按干体重计算),避免过快超滤导致低血压。例如:60kg 患者,超滤量 3kg(3000ml),透析时间4小时,则 UFR=3000ml/(60kg×4h)=12.5ml/kg/h(安全范围)。
(2)透析模式调整:
对容量控制困难者(如顽固性水肿),可采用延长透析时间(如每周 3 次,每次 5 小时)或增加透析频率(如每周 4 次);
高龄或心血管不稳定患者,可考虑持续缓慢低效透析,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避免低血压。
(3)干体重的动态调整:
每 1-3个月重新评估干体重:若患者出现透后头晕、肌肉痉挛(可能干体重设低),或透后仍有水肿(可能干体重设高),需结合影像学和症状微调(每次 ±0.5~1kg)。
(1)降压药: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患者(透后血压仍高),优先选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残余尿量>400ml/日时有效)、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避免透析中因药物导致过度低血压。
(2)纠正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 时,胶体渗透压降低,易致水肿,需补充白蛋白(如每周 1-2 次,每次 10~20g),同时增加饮食蛋白质摄入(1.2~1.4g/kg/ 日)。
(1)记录与反馈:让患者每日记录体重、尿量、饮水量,透析时带给医护人员分析;
(2)识别容量异常信号:如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5%、出现下肢水肿或夜间气短,及时联系透析中心;
(3)家庭支持:家属协助监督低盐饮食,避免患者过量饮水。
1.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标(>5% 干体重):
短期:下次透析适当增加超滤量[但UFR仍须≤13ml/(kg·h)],延长透析时间;
长期:重新评估饮食限钠/限液执行情况,排除患者“偷偷喝水”或高钠饮食(如外出就餐)。
2. 透析中反复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暂停超滤,减慢血流速,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静脉推注生理盐水 100~200ml;调整后续透析方案:降低超滤率、缩短单次超滤量(分多次清除)、改用低温透析液。
3.顽固性容量超负荷(水肿 + 高血压,调整透析后无改善):
(1)鉴别诊断: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黏液性水肿)或静脉血栓(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2)多学科协作:肾内科联合心内科调整降压/强心方案,营养师强化低盐饮食指导。
血液透析患者在容量管理方面,需要“医疗干预+ 患者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协同努力。关键在于“精确评估干体重、严格限制钠和液体摄入、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方案”。医护人员必须通过持续的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需要掌握饮食和液体摄入的自我管理技巧,只有双方的紧密配合,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提升透析效果和延长生存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您的意见对我们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需求,提升文章内容质量,现诚邀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您的每一条反馈都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完成问卷仅需几分钟时间,参与即有机会赢取丰厚奖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