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最新!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析

2021-08-23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人均寿命延长,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正逐步成为影响中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2015年中国前列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为10.23/10万人,死亡率为4.36/10万人。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前列腺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死亡率的第9位。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预测,2020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约15.6/10万人,新发病例超11万人,死亡人数超5万人。其中一线城市前列腺癌发病率更高,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分别达到19.30/10万人、32.23/10万人和17.57/10万人。


中国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以美国为例,在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临床局限性病例占76%,局部淋巴结转移病例占13%,远处转移病例仅占6%(其余5%为未知分期病例)。而中国的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仅1/3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属于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初诊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导致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远差于西方发达国家。


“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推行前列腺癌筛查策略的国家,如日本,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迅速提升,平均每年提升约11.7%,5年生存率已达93.0%,而中国每年提升仅3.7%,5年生存率仅为69.2%。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微信图片_20210820142110.png


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


筛查的目的和意义:增加高危人群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发现早期前列腺癌。降低筛查人群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同时不影响筛查人群的生活质量。


知情同意需要对受试者详细阐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能开展筛查。


前列腺癌筛查的方法:


  • 推荐定期进行血清PSA检测;

  • 不推荐将PCA3检测、p2PSA检测、4Kscore、前列腺健康指数、MRI检查等作为前列腺癌筛查的常规手段;

  • 开展筛查活动时,可集中收集并保存受试者血清样本后带回医院统一进行PSA检测,或采用便携式PSA检测仪器进行快速检测(微流控技术、荧光免疫层析法等)。需注意的是,快速PSA检测的结果仅作为初筛时的参考,而不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受试者需转诊至医院进行PSA的复测确认。


前列腺癌筛查的人群


  • 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

  • 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受试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 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要尽早开展血清PSA检测,高危人群包括:年龄>50岁的男性,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年龄>40岁时PSA>1 μg/L的男性,携带BRCA2基因突变且年龄>40岁的男性。


PSA筛查后的随访


将PSA≥4 μg/L定义为异常值。当受试者PSA<4 μg/L时,建议进行每2年1次的随访;当受试者PSA≥4 μg/L时,应及时通知到受试者本人或家属,并建议受试者转诊至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治疗和随访。


前列腺癌筛查路径


微信图片_20210820142123.png



PSA异常人群转诊路径


微信图片_20210820142130.png


在筛查过程中如何增加初筛阳性人群的转化


在国内前列腺癌筛查模式前期的探索中发现,初筛阳性人群比例是接近的,约为12%,但最终接受进一步诊治,特别是前列腺穿刺的比例仅有20%~30%,绝大部分的初筛阳性人群在PSA初步筛查后并未到专业医疗机构完成后续诊治。


有研究发现,患者就诊实施率与其居住地与专业医疗机构间的距离呈负相关。因此,专业前列腺癌诊疗资源的可及性也是前列腺癌筛查工作在国内推进的重要障碍。另外,在初筛阳性患者接受后续诊治的过程中,其经济负担也必须纳入筛查工作顺利实施的考量;从长期来看,中国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前列腺癌筛查研究中,获取更多的数据,进而获得更多的产业和政策支持。


中国人群筛查模式的探索和选择


社区服务站模式


以发起筛查的医疗机构为核心,就近与附近社区合作进行前列腺癌筛查活动。社区长期招募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医疗机构的筛查团队进入社区,受试者统一在社区内采集血液样本并及时预处理,可以采取体外快速检测或送回相应医疗机构进行检测。最终筛查结果由社区通知到患者本人及家属,PSA异常者可定向转诊。


筛查基地模式


招募区域内适宜医疗机构作为合作单位,建 立“前列腺癌筛查基地”,初步筛查并招募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由“筛查基地”统一采集血液样本并预处理,在基地检测,或统一运送回区域中心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反馈并指导受试者于区域 内适宜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并在各级医疗机构间实现双向转诊。 


筛查门诊模式 


在有资质的医院、固定时间开设“前列腺癌筛查专病门诊”,主动吸引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进入医院,进行一对一健康咨询及前列腺癌筛查,筛查结果可通知到患者本人或家属。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主动就诊的受试者对自身健康较为关注,因此PSA异常受试者的转诊率较高,依从性较好。


来源:医世象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