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闻周刊|刘先宝:面对结构性瓣膜衰败,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自两项RCT研究二次分析的启示

2022-05-16作者:论坛报前沿资讯
非原创 心闻周刊

“心”闻每周看

本期《心闻周刊》为大家带来心血管领域6篇临床研究,6条行业资讯,同时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对ACC 2022年会上Corevalve US Pivotal研究和SURTAVI研究二次分析结果进行解读。

微信图片_20220412093316.jpg




“国际心研究”主要内容

  • 神经-免疫-心血管互作控制动脉粥样硬化

    长久以来,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斑块与外周神经系统是否可以发生直接联系未曾有研究涉猎。近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彭立副教授团队与国外学者联合在Nature发表研究,首次证实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外膜和大脑之间可以交换神经信号,从而实现大脑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感知和控制。

    研究发现广泛分布的神经、免疫、心血管之间的三方互作出现在小鼠和人类动脉粥样硬化中。该研究首次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到神经系统的直接调控,并开创性地提出了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策略。

  • 良性心理应激促进梗死后心脏修复

    既往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心理应激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为了解良性心理应激是否影响心梗后损伤修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孙爱军教授团队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文章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结果发现,良性心理应激促进下丘脑合成并分泌脑源性营养神经因子(BDNF),激活细胞内生存相关信号通路,提高心脏修复性巨噬细胞(CCR2-MHC-IIlow)存活,最终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修复,为心理情绪和神经因素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少吃脂肪?

    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低脂饮食一直是标准方法之一,而地中海饮食很少被提及。近期,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带来突破性结论,首次证明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地中海饮食在预防主要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低脂饮食。

    该单中心RCT研究共纳入1002名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59.5岁,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地中海饮食干预组或低脂饮食干预组,中位随访7年,主要结局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包括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和心血管死亡。

    结果发现,与低脂饮食组患者相比,地中海饮食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降低了26.6%,这些获益在男性中更明显(HR=0.67,95%CI: 0.49~0.92,P=0.013),而在女性患者中未观察到两种饮食模式带来的显著差异。

  • 导管消融能否作为心肌病室速的一线治疗?

    临床上缺乏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室性心动过速(VT)消融治疗的前瞻性研究数据。5月4日,来自中美及多个国家地区的研究者共同开展的PAUSE-SCD研究成果在Circulation发表。

    这项国际多中心的RCT研究,纳入180例有植入ICD指征的心肌病伴单形性室速患者,其中121例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到消融联合ICD植入组和常规药物联合ICD植入组,消融治疗平均在ICD植入前2天进行。对拒绝ICD植入的47例患者,在接受单纯导管消融治疗后进行前瞻性登记随访。

    平均随访31个月,消融组和对照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室速复发、心血管住院或死亡)发生率分别为49.3%和65.5%(HR=0.58,95%CI:0.35~0.96,P=0.04),有统计学差异;其差异主要由消融组VT复发率的降低贡献(HR=0.51,95%CI:0.29~0.90,P=0.02)。另外,与对照组相比,消融组的ICD放电率(10.0% vs. 24.6%,P=0.03)和抗心动过速起搏比例(16.2% vs. 32.8%,P=0.04)均显著减少。两组的心血管事件住院率、死亡率均相似,消融组中有8.3%的患者出现消融相关并发症。

  • 心脏核磁共振可识别左心室充盈压升高且有预后意义

    5月4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心脏核磁共振(CMR)建模可以测算疑似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充盈压,且能够预测患者预后。

    研究纳入835名疑似心衰的患者。在推导队列(n=708)中发现,两个CMR指标——左心室质量和左心房容积,与右心导管测量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相关。在验证队列(n=127)中,CMR建模测算的PCWP和右心导管测量的PCWP,二者相关系数为0.55(95%CI:0.41~0.66,P<0.0001)。在分辨患者充盈压是否增高方面, CMR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76% vs. 25%)。此外,CMR建模测算的PCWP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HR=1.77,P=0.04)。在Kaplan-Meier分析中,CMR测量的PCWP具有与右心导管测量值相同的预测生存率的作用(35% vs. 37%,χ2=0.41,P=0.52)。

  • 急性肺栓塞后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概率约2.3%

    为系统评估急性肺栓塞的晚期预后,并研究标准化诊断的急性肺栓塞后损伤(PPEI)的临床意义,4月29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前瞻性、多中心观察队列研究——FOCUS对此进行探索。

    研究纳入德国17个中心1017名患者,在肺栓塞诊断后中位随访732天。16名患者在中位随访129天时被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估计2年累积发病率为2.3%。880名患者可进行PPEI评估,2年PPEI累积发病率为16.0%。与无PPEI患者相比,PPEI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风险更高,生活质量也更差。


“行业心动态”主要内容


  • 5月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郝秋奎教授等联合多国专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BMJ杂志发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及依折麦布的国际临床应用指南》。

  •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在《中华高血压杂志》发布了《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


  • 4月28日,美国FDA发布警告,提醒医疗系统注意植入美敦力心室辅助装置Heartware(HVAD)的患者,出现泵内血栓的HVAD可能存在泵内焊接缺陷,从而导致血泵故障。

  •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




“每周心评论”内容概要

    

在今年的ACC 2022年会上,研究者公布了Corevalve US Pivotal研究和SURTAVI研究的二次分析结果,评估了生物瓣膜植入后,因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结构性瓣膜功能衰败(SVD)的5年发病率和预测因子。本期我们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对研究进行解读。


来源:心血管远程平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