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短期疗效:可能是由代谢而非多样性调节介导的
发表期刊:《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IF(2022):9.8]
通讯作者:侯晓华
第一作者:许智越、白涛
主要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对生活质量造成重要影响,大大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支出。目前对IBS治疗尚缺少满意的选择,尽管临床经验支持益生菌有效,但目前研究证据等级低,结论有待确证。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评估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短期疗效,并探讨与益生菌反应相关的因素。
研究在15家医院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共有290名符合标准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益生菌组或安慰剂组,比例为1:1,进行4周治疗和2周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定义为治疗应答率,即同时对腹痛和腹泻有改善应答的患者比例。
在连续给药4周后,益生菌和安慰剂的有效率分别为67.59%和36.55%(P<0.001)。在益生菌中,腹痛评分较高[2.674(1.139~6.279)]的患者更有可能有反应,但安慰剂中的应答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低[0.162(.060~0.439)],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更低[0.335(0.148~0.755)],腹胀程度更高[(2.718(1.217~6.074)]。尽管益生菌没有显著改变微生物群的多样性,但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细菌的丰度增加了,包括Butyricimonas(P=0.048)、Pseudobutyrivibrio (P=0.005)、Barnesiella(P=0.020)和Sutterella(P=0.020),粪便中包括丁酸(P=0.010)、戊酸(P=0.019)和己酸(P=0.046)的SCFAs浓度也增加了。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的短期疗效,对腹痛评分较高的患者更有效。与安慰剂相比,这种益生菌制剂可以提高几种产生SCFAs的细菌的丰度和粪便SCFAs浓度。
本研究全文发表在了《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 J Gastroenterol),影响因子10.2。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对患者和家庭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困扰。肠易激综合征反复发作,患者反复就医,也给社会卫生经济带来了压力。尽管如此,目前对肠易激综合征有效管理的手段仍然有效。益生菌被认为有较好的治疗疗效,但此前临床证据级别是非常低的。
本研究采用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严格设计,在多方共同努力的严格实施下,对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短期疗效进行了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益生菌此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循证证据级别低,本研究证实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有效管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增添了武器;其次,益生菌选择种类多,本研究采用了严格的设计证实了我国容易获得的一种益生菌配方有效,为我国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管理提供了有效方案;此外,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改善的机制既往尚不确定,本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显著提高产短链脂肪酸细菌丰度,增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浓度,进一步明确了疗效机制。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管理中有重要积极作用,这项研究给我国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循证证据。
侯晓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
侯晓华教授是罗马V功能性肠病标准起草专家,目前任亚洲神经胃肠病和动力学协会主席,国际胃肠电生理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生理学会消化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功能性胃肠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白涛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胃肠病学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分会消化内镜专委会黏膜保护学组委员、神经调控学组委员、STAR工作组消化病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内科分会委员。从事功能性胃肠病的基础与临床工作,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 论文40余篇。
许智越
医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23年7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功能性疾病,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于消化病领域顶级期刊Am J Gastroenterol。
本团队是侯晓华教授领导的功能性胃肠病研究团队,由多名从事消化内科功能性胃肠病亚专科临床研究的杰出医生和科研人员组成。研究方向集中在功能性胃肠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疾病诊断、治疗策略和疾病管理,为我国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诊治和专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