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及来源: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 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2): 221-239.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的患病率因诊断标准、诊断方法、评估时段、纳入人群标准的不同差异很大,整体明显高于睡眠障碍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SSD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卒中复发风险、影响神经功能预后与康复,因此及时评估及管理SSD对卒中二级预防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汇集各方意见和建议,结合卒中与睡眠领域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对2019版《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进行更新,形成《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新版共识主要聚焦有循证医学证据的SSD评估及治疗方法的新进展,增加了循证证据较少的睡眠障碍亚型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专家推荐意见,按照失眠、睡眠呼吸障碍(SDB)、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日间思睡(EDS)、不宁腿综合征(RLS)/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RSWDs),分类提供评估与管理推荐意见,更具临床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医师规范诊疗SSD。
本期主要介绍SSD、失眠、睡眠呼吸障碍,欢迎大家关注。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评估推荐意见
建议对所有卒中患者在卒中发病后不同阶段,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睡眠障碍评估(Ⅰ类推荐,B-NR级证据)。
评估时应关注卒中部位、严重程度以及与SSD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相关性(Ⅱb类推荐,B-NR级证据)。
对符合SSD诊断的患者,建议尽可能明确睡眠障碍的亚型及病因,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Ⅰ类推荐,B-NR级证据)。
管理推荐意见
按照指南规范治疗卒中(Ⅰ类推荐,A级证据)。
根据SSD亚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法(Ⅰ类推荐,C-LD级证据)。
全面筛查及积极处理与SSD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药物、心理、饮酒、共病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习惯性打鼾)等(Ⅰ类推荐,B-R级证据)。
指导患者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Ⅰ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SSD的处理应依据动态评估结果进行相应调整(Ⅰ类推荐,A级证据)。
卒中相关失眠
评估推荐意见
卒中患者失眠障碍及失眠症状患病率很高,对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失眠症状评估及必要的干预(Ⅰ类推荐,B-NR级证据)。
卒中相关失眠患者的失眠病因评估应包括:环境因素、情感障碍、药物及脑损害部位等,同时要明确是否共患其他类型睡眠障碍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RLS等],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策略(Ⅰ类推荐,C-LD级证据)。
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相关量表评估和选择性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体动记录仪进行评估(Ⅰ类推荐,A级证据)。
管理推荐意见
(1)非药物治疗
积极处理卒中患者的失眠症状,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并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Ⅰ类推荐,B-NR级证据)。
睡眠卫生教育在卒中相关失眠治疗中有积极作用(Ⅱa类推荐,B-NR级证据)。
认知行为治疗(包括个体化护理、正念疗法、虚拟现实技术等)不仅有利于改善卒中患者失眠,而且有助于卒中患者疲劳、抑郁症状的缓解(Ⅱa类推荐,B-NR级证据)。
对于轻中度卒中患者的早期失眠,采用早晨光照疗法可以改善日间嗜睡、疲劳、抑郁及生活质量(Ⅱa类推荐,C-LD级证据)。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卒中相关失眠,且有较高的安全性(Ⅱa类推荐,B-R级证据)。
(2)药物治疗
针对卒中相关失眠的药物治疗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现有证据表明有些治疗失眠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卒中相关失眠,例如:唑吡坦及右旋佐匹克隆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小(Ⅱa类推荐,B-R级证据);苏沃雷生与雷美替胺可以改善老年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Ⅱb类推荐,C-LD级证据);经临床研究证实疗效的中成药物可改善老年卒中及卒中急性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Ⅱa类推荐,B-R级证据)。
中草药在治疗卒中相关失眠可能有潜在益处,其安全性优于传统的镇静催眠药物(Ⅱb类推荐,B-NR级证据)。
卒中相关失眠患者共病其他相关疾病,如焦虑、抑郁等,可以请相关专科会诊或参考相关疾病诊治指南进行处理(Ⅰ类推荐,C-EO级证据)。
卒中相关睡眠呼吸障碍
评估推荐意见
卒中患者SDB发生率较高,应对卒中患者进行常规SDB评估(Ⅰ类推荐,A级证据)。包括在醒后卒中患者中常规筛查OSA(Ⅰ类推荐,C-LD级证据)。
SDB相关问卷、Ⅲ及Ⅳ型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装置(包括整夜血氧饱和度监测)均可作为卒中后SDB常规筛查手段,必要时可进行标准PSG监测(Ⅰ类推荐,A级证据)。
家用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可以提高对卒中患者OSA的诊断能力,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Ⅰ类推荐,C-LD级证据)。
管理推荐意见
对卒中相关OSA应进行早期、个体化积极治疗(Ⅰ类推荐,B-R级证据)。
对CPAP依从性好的卒中患者及中至重度OSA的卒中患者可以从CPAP治疗中获益(Ⅰ类推荐,A级证据)。
早期开始CPAP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多学科合作指导及远程监测指导可以提高卒中患者对CPAP治疗的依从性(Ⅱa类推荐,B-NR级证据)。
对于焦虑及夜间频繁觉醒的卒中相关OSA患者在接受CPAP治疗时,联合镇静性抗抑郁药物可能会提高患者对CPAP治疗的依从性,但需要权衡获益与风险(Ⅱb类推荐,C-LD级证据)。
对于卒中相关CSA,应根据PSG评估及血气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患者可能会获益(Ⅱa类推荐,C-LD级证据)。
卒中急性期:
对于轻中度体位性OSA卒中患者或不耐受/不接受CPAP治疗的体位性OSA卒中患者,应进行睡眠体位指导(Ⅰ类推荐,B-R级证据)。
对于中至重度OSA患者、睡眠体位指导无效时,CPAP是治疗卒中相关OSA的一线方法(Ⅰ类推荐,B-R级证据)。
对于经无创气道正压治疗不能纠正缺氧和频繁呼吸暂停、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呼吸道感染、窒息及中枢性肺通气不足者,可考虑有创辅助通气治疗(Ⅰ类推荐,C-EO级证据)。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卒中相关OSA患者减少液体负荷量及采用综合方式控制睡眠中的头侧液体转移可能减轻患者OSA的严重程度(Ⅱa类推荐,B-NR级证据)。
卒中恢复期:
生活方式指导,包括减重、戒烟、戒酒、慎服镇静催眠和肌肉松弛药物等(Ⅰ类推荐,C-LD级证据)。
体位相关性OSA患者尽量保持侧卧位睡眠(Ⅰ类推荐,B-R级证据)。
经PSG监测证实OSA持续存在,且AHI≥15次/小时的患者,需长期随访和治疗(Ⅰ类推荐,B-NR级证据)。
口咽部肌肉综合训练对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OSA患者有一定改善作用(Ⅱa类推荐,B-R级证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