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降脂药物在降低ASCVD风险、严重高TG血症中如何联用?

2023-06-2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30530144952.jpg


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可分为高TC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HDL-C血症。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VD)临床常见,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等可降低LDL-C水平,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保护心血管。那么,降脂药物有哪些?降脂药物在降低ASCVD风险、严重高TG血症中如何联用呢?


降脂药物



主要包括主要降胆固醇药物(如他汀类药物、PCSK9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及脂必泰、多廿烷醇等)、主要降甘油三酯药物(如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烟酸类药物)。



主要降胆固醇药物


通过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增加肝细胞LDLR(LDL受体)或加速LDL分解代谢而降脂。


1. 他汀类药物


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是血脂异常降脂药物治疗的基石与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其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并上调细胞表面LDLR、加速血清LDL分解代谢,能显著降低血清TC、LDL-C和ApoB水平,也能轻度降低血清TG水平(降低7-30%)和升高HDL-C水平(升高5%~15%),同时显著降低ASCVD者的心血管事件,且在ASCVD高危者的一级预防中也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适于高胆固醇血症、ASCVD、混合型高脂血症的防治。


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的首选,不建议使用高强度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仍不达标,可考虑联合治疗[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可进一步降低LDL-C,且ASCVD事件有降低趋势。


超高危ASCVD者,若基线LDL-C水平较高(未使用他汀类药物者LDL-C≥4.9 mmol/L,或使用他汀类药物者LDL-C≥2.6 mmol/L),预计他汀类药物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考虑他汀类药物联用PCSK9抑制剂,以确保LDL-C早期快速达标。


若血清ALT、AST升高≥3倍正常值上限(ULN)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者,可酌情减量或停药。若有肝酶增高等,可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隔日服用、换用非他汀类药物、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联用非他汀类药物等。


可引起肝损害、肌病、新发糖尿病、头痛、抑郁、失眠、消化道反应等。禁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活动性肝病、急性肝功能衰竭、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者。


CK(肌酸激酶)<4×ULN若伴有症状需停药;CK>4×ULN建议停药;CK>10×ULN需警惕横纹肌溶解,立即停药,并水化治疗。可选用诱发肌病可能性相对较小的药物,或间断给药,或联合治疗。


2.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可抑制饮食与胆汁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但不影响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可使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18%~20%,并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依折麦布推荐10 mg/d,海博麦布推荐10~20 mg/d。


可引起头疼、消化道症状,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可致肌痛、转氨酶增高等。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3.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


主要有PCSK9单抗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及PCSK9小干扰RNA Inclisiran,通过抑制PCSK9而减少LDLR分解代谢、阻止LDLR降解、增加LDLR数量,进而促进LDL-C清除、降低循环LDL-C水平,有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能显著降低LDL-C水平达50%~70%,还能降低TG水平(达26%),升高HDL-C水平(达9%),降低Lp(a)水平(达30%左右),对绝大多数包括HeFH(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有残留LDLR功能的HoFH(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有效,但对受体缺陷型HoFH者治疗效果不佳。Inclisiran为超长效PCSK9抑制剂(疗效可维持半年),作用更持久,其降低LDL-C与PCSK9单抗相当,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者。


推荐依洛尤单抗140 mg、阿利西尤单抗75 mg,每两周皮下注射1次。最常见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发痒等。


4.普罗布考


通过影响脂蛋白代谢而清除LDL,还可减轻皮肤黄色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主要联合其他降脂药物用于治疗FH者,尤其是HoFH及黄色瘤者。


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失眠、感觉异常、皮疹等,有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过敏反应的报道,极少见QT间期延长、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室性心动过速。禁用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者;近期心肌损害,如新近心肌梗死者;有心源性晕厥或有不明原因晕厥者;合并低血钾或低血镁者;有Q-T间期延长者、正服用延长Q-T间期药物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5. 其他


胆酸螯合剂(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目前临床较少使用,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考来维仑,可阻断肠道内胆固醇的重吸收,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明显提高降脂疗效。可引起胃肠道不适、便秘,禁用于血清TG>4.5 mmol/L、异常β脂蛋白血症者。


脂必泰是一种复合制剂,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用痰瘀互结、气血不利所致的高脂血症。


多廿烷醇是一种混合物,降脂作用起效较弱且慢,可用于原发型Ⅱa和Ⅱb的高脂血症。



主要降甘油三酯药物


主要是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主要含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鱼油制剂,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为乙酯化的EPA]、烟酸类药物,可用于严重高TG血症者,以减少胰腺炎的发生。目前烟酸类药物已不推荐为预防ASCVD的药物。


1. 贝特类药物


如非诺贝特、微粒化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通过激活PPARα和LPL而显著降低TG和升高HDL-C水平,但心血管获益尚不确定。可引起肝损害、肌肉反应和肾损害等。他汀类药物与吉非贝齐联用,引起肌病风险相对较高,建议尽量避免合用。


Pemafibrate为一种新型PPARα激动剂,通过选择性结合PPARα受体而降低血清TG水平,可用于治疗成人高TG血症。


2. 高纯度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通过减少TG合成、分泌及增强TG清除来降低血清TG浓度,主要用于治疗高TG血症。IPE可用于降低ASCVD风险;EPA可保护冠状动脉血管,包含EPA及DHA的ω-3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事件,获益程度不如IPE。


ω-3脂肪酸羧酸制剂(含DHA、EPA)、ω-3脂肪酸乙酯化制剂(含DHA和EPA,及只含EPA的IPE)可用于成人严重高TG血症(≥5.6 mmol/L)者。


3. 烟酸类药物


如拉罗皮兰,可减少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抑制脂肪组织中激素敏感酶活性、降低VLDL分泌,大剂量时可降低TG、TC、LDL-C及升高HDL-C。


可引起颜面潮红、肝脏损害、高血糖、皮肤瘙痒、高尿酸血症、皮疹、棘皮症和消化道反应等。禁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病、严重痛风、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


图片


降脂药物的联用



降脂药物联用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本趋势,可提高血脂达标率,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及降低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降低ASCVD风险的降脂药物联用


降脂达标(首要LDL-C达标)推荐联合方案: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推荐为降脂达标的起始治疗用药,不能耐受者可考虑血脂康、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其中血脂康可降低LDL-C,显著降低冠心病总死亡率、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不能达标时,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若LDL-C仍不达标时,建议联用PCSK9抑制剂.


基线LDL-C水平较高(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者LDL-C≥4.9 mmol/L,服用他汀类药物者LDL-C≥2.6 mmol/L)且预计他汀类药物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难以达标的超高危者,可直接选用他汀类药物联用PCSK9抑制剂。


此外,他汀类药物与脂必泰联合降LDL-C疗效与单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相当;依折麦布与血脂康联用,可降低LDL-C。


联合方案

推荐

他汀类药物(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①适于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而LDL-C不达标,联用可使LDL-C降低50%~60%。

②他汀类药物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联用可产生良好协同作用,能使LDL-C进一步降低15%~23%,中高强度他汀类药物与依折麦布联用可使LDL-C降幅>50%,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

他汀类药物(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PCSK9单抗

①适于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而LDL-C不达标,联用可使LDL-C降低约75%。

②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联用可协同降脂,联用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可分别进一步降低LDL-C达59%、55%,并显著降低MACE相对风险为15%,且有心血管获益,能使LDL-C快速达标。

他汀类药物(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单抗

适于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双联LDL-C不达标,联用可使LDL-C降低约85%。

他汀类药物(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非诺贝特或ω-3脂肪酸(剂量4 g/d)

①适于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达标但TG 2.3~5.7 mmol/L,联用可使MACE风险降低。注意房颤、出血风险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②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类药物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含EPA和DHA)的心血管获益有争议,其中他汀类药物联合非诺贝特可能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他汀类药物(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高纯度IPE(二十碳五烯酸乙酯)4 g/d

①适于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达标但TG 2.3-5.7 mmol/L,联用可进一步显著降低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达25%。

②已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基本达标(LDL-C<2.6 mmol/L)但TG轻中度升高的ASCVD者或合并至少1项ASCVD危险因素的糖尿病者,他汀类药物联合高纯度IPE 4 g/d可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③注意心房颤动、出血。IPE 4 g/d有引起出血、新发房颤风险,增加肥胖、糖尿病者的热卡摄入。


严重高TG血症的降脂药物联用


高TG推荐方案:TG严重升高(≥5.6 mmol/L)时建议选用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烟酸类药物以减少胰腺炎风险,若单一降脂药物不能有效控制TG水平时可选用贝特类药物、大剂量(2~4 g/d)高纯度ω-3脂肪酸、烟酸类药物间的两两联用。


ASCVD者及高危者使用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后若TG>2.3 mmol/L,可选用高纯度ω-3脂肪酸或非诺贝特、苯扎贝特以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也可考虑大剂量IPE(2 g,2次/d)以降低ASCVD发病风险。


联合方案

推荐

贝特类药物+ω-3脂肪酸(剂量4 g/d)

适于贝特类药物单药治疗后TG≥5.7 mmol/L,联用可使TG降低 60.8%~71.3%。ω-3脂肪酸(剂量4 g/d)有引起出血、新发房颤风险。

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

适于贝特类药物单药治疗后单药TG≥5.7 mmol/L。

ω-3脂肪酸(剂量4 g/d)+烟酸类药物

适于贝特类药物不耐受,且ω-3脂肪酸(剂量4 g/d)单药治疗后TG≥5.7 mmol/L,联用可使TG降低>33%。


来源:好医术心学社



好文推荐TOP10


《心电图住院医师应知应会100例》荐读:例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住院医师应知应会100例》荐读:例8慢快综合征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策略丨临床思维


《心电图住院医师应知应会100例》荐读:例4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住院医师应知应会100例》荐读:例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低血压如何处理?


与2016版指南相比,在血脂异常指标方面,2023版指南有什么亮点内容值得特别关注?


辅酶Q10联合用药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


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如何快速应对?丨临床思维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核心要点解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