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有些老年人吃完饭后,
不仅头晕、乏力,
一量血压还特别低,
明明是高血压,
为何饭后血压会降低?
跟吃降压药有没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展开说说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PPH)是与进餐相关的血压下降,是导致老年人晕厥、跌倒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01
餐后低血压如何诊断?
餐后低血压症状常常不典型,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
① 相比于进餐前血压,进餐后2 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20 mmHg或者更多;
② 进餐后2 h内收缩压下降至90 mmHg或以下,而进餐前在100 mmHg及以上;
③ 进餐后血压下降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超过大脑调节能力而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如晕厥、跌倒、头晕、心绞痛、卒中、视力障碍等。
02
为何发生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的病因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激素的变化、内脏血流增加和胃排空速率异常等,其中主要原因是与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介绍,餐后低血压现象的基本原理是,在进食后,消化系统变得很活跃,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供应,这时自主神经会发挥作用,调节各脏器肌性动脉的内径大小,让更多的血液进入肠系膜动脉,以促进消化和吸收,而进入其他脏器的血流会相应减少,尤其是脑、肾等血流量较大的脏器,体循环的血压也会下降,比如在肱动脉测量的血压。(点击阅读:餐后低血压有哪些发生机制及特点?如何预防?)
当一个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减退时,对各脏器血流分配的调节能力下降,会因此出现功能失调,在餐后肠系膜动脉血流显著增加时,导致其他脏器的血流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体循环的低血压现象,即餐后低血压。对于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这种情况可能会很明显,以至于出现非常明显的血压波动和不适症状。
03
餐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年龄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餐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更为明显。
餐前血压
餐前收缩压水平是餐后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饮食
食物的成分是影响餐后血压的重要因素。相比蛋白质或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更易使患者的血压快速下降。
食物的温度和时间也会影响餐后血压。与冷餐(5 ℃)相比,温餐(50 ℃)餐后血压下降幅度更大。任何时候进餐都可能出现餐后低血压,早餐及午餐PPH发生率高于晚餐。这可能与较高的晨峰血压带来的血压下降幅度较大相关。
[15%的餐后低血压患者在进餐后15 min内出现血压下降并达到诊断标准(收缩压下降值>20 mmHg),70%的患者可在餐后30~60 min出现血压下降。]
合并多种疾病
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均会使餐后低血压的发病率增高。有研究表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餐后低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其中帕金森的患者在进餐后出现低血压的概率高达80%。
吸烟
吸烟是餐后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易导致餐后低血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可能与烟草中尼古丁、氧自由基、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使血管内皮受损,致使血管结构改变,内膜增厚,顺应性和扩张度降低,僵硬度增加有关。另一方面,吸烟加重患者大动脉硬化的程度,降低中大动脉血管弹性,使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有关。
此外,体质指数偏低也是餐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表1 餐后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04
餐后低血压怎么治?
① 少食多餐:有研究显示,与三顿大餐相比,六顿小餐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餐后低血压。
② 餐前喝点水: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中,饮用480 ml的水可使血压增加20 mmHg。
③ 每餐少吃点:减少进食量可以使餐后血压的降低程度<20 mmHg。
④ 少摄入碳水:对于存在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尝试用果糖或木糖作为葡萄糖的甜味替代剂,避免饮酒,适当饮茶、咖啡。
⑤ 餐后散散步:早餐结束后20 min开始餐后步行(轻度有氧运动)可能对老年患者有效。有研究显示,在餐后运动中,平均动脉压增加(18±4)mmHg,但在运动停止10 min后血压会降至运动前水平。
⑥ 调整降压药的服药时间:可以考虑在两餐之间服用降压药,避免服用利尿剂。
⑦ 注意休息:对于有症状的餐后低血压患者建议在饭后仰卧休息,因为站立或坐位会产生额外的降压作用。
餐后低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则需要考虑临床适应证及药物风险,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餐后血压下降程度,避免过多药物干预造成血压波动。
综合整理自《餐后低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心血管一线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