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国是胃肠肿瘤高发国家,疾病负担重,如何优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常存在免疫抑制,为此,赛生公司提出了“3T计划”,旨在观察免疫治疗对于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抑制的改善,从而为患者带来获益。近期,“3T计划”中的肿瘤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优秀病例评选活动开展,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胃肠肿瘤领域临床医生提供了多个精彩病例。通过专家评选,数个病例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中国医学论坛报》将对这些获奖病例进行展示,并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对其诊疗过程进行点评,以期为更多医生的临床实践带来借鉴。
一等奖病例概述
患者,女性,91岁女性,因“反复便血3年,加重伴排粪困难2周”入院。诊断为直肠癌侵及宫颈(cT4bN2M0)伴不全性肠梗阻;高血压病(II级,中度);营养不良(NRS2002评分4分);中度贫血
。
对于本例患者的治疗,由结直肠外科、妇产科、放疗科、肿瘤内科、麻醉科、护士组成的团队进行了多学科讨论。
讨论关键点一:直肠癌治疗模式
患者91岁高龄,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侵犯宫颈(cT4bN2M0),同时伴不全肠梗阻。对于此例患者,根据2017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对于cT3或N+的可切除直肠癌(距肛缘≤12 cm)推荐术前CRT;cT4/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直肠癌(距肛缘≤12 cm)必须行CRT。而对于已经引起肠梗阻的可切除结直肠癌,推荐行一期切除吻合或Hartmann手术,或造口术后二期切除,或支架置入解除梗阻后限期切除;如肿瘤为局部晚期不能切除或临床上不能耐受手术,推荐给予姑息性治疗,如近端双腔造口术、支架置入等处理肠梗阻。
多次与家属沟通后,患者及家属坚决不接受CRT,遂对患者的肠梗阻进行保守治疗,在梗阻加剧时行肛管减压或转流性肠造口(损伤控制),这使患者肠梗阻缓解后有望实现微创手术(微创理念)。
讨论关键点二:康复治疗时机选择
鉴于患者为高龄患者,同时伴营养不良及贫血,术前的预康复治疗被证实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从而为癌症治疗做好准备,进而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
因此,对于患者进行:①处理合并症:缓解梗阻、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和低蛋白水平;②调节免疫:胸腺法新1.6 mg皮下注射biw;③营养支持:ONS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④体力锻炼:平路行走,呼吸功能锻炼;⑤心理支持:ERAS宣教。
术前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Charson指数为6分、血栓风险Caprini评分11分,白蛋白正常,CD3、CD4、NK细胞、CD4/CD8均有上升。
讨论关键三: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
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患者预康复治疗2周后行机器人辅助后盆腔脏器切除术(经盆入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加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探查无腹水,肝脏及腹膜未见结节,结直肠无扩张;IMA根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直径约1 cm;肿瘤上达腹膜返折,侵及宫颈,下缘距肛缘2 cm,整圈。同时,在手术全程都遵循ERAS理念,手术时间300分钟,术中出血量50 ml,手术过程中未插胃管,并注意保暖,给予多模式镇痛、膀胱穿刺造瘘。
术后病理示(直肠)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大小7 cm×4.5 cm),浸润肌层外纤维组织,脉管内见瘤栓,侵犯神经纤维。上下切端及环周切缘净。肿瘤未累及但粘连于子宫颈管壁。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肠旁LN(4/16)、直肠上动脉旁LN(0/1)、IMA根部LN(0/4)。
治疗效果及随访
患者当天醒来少量清流质,第1天咀嚼口香糖,进流质,下床活动。第2天拔除膀胱造瘘管,术后30小时肠造口排气,48小时排便。
术后即给予调节免疫治疗:胸腺法新1.6 mg皮下注射biw,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抗感染、控制血压、抗凝等治疗。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第5天拔除会阴部引流管,第7天出院,手术前后患者CD3、CD4 T细胞、NK细胞、CD4/CD8细胞比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出院后口服卡培他滨6个月,建议胸腺法新用至术后4周或化疗结束,随访25个月至今患者仍无瘤生存。
专家点评: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主任 牟一平教授
该例91岁超高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经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同道的精心治疗,取得术后7天出院,至今无瘤生存25个月的效果,这是令人鼓舞的奇迹。创造出这个奇迹,与该治疗团队积极实施外科预康复、免疫治疗、微创和加速康复理念密不可分。
当然,这个成功的奇迹并不否定当前主张新辅助放化疗的主流观点。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应该首先推荐或选择新辅助放化疗。对于高龄患者,不主张轻易进行扩大切除。即使选择手术治疗,也应该先进行腹腔镜探查分期。根据术后的病理检查报告,本例并非得需要联合子宫附件切除。临床上还应该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遵循规范和指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