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低盐饮食执行得好不好,看看这个指标就知道!

2025-01-31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在各种肾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都会提示患者控制盐的摄入量。因为低盐饮食本身就具有降低尿蛋白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强RAS阻断剂(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的效果,使药物发挥更大的降低尿蛋白功效。


理论上,肾病治疗,限盐必不可少。但在实际生活中,限盐却常常被忽略,很多人意识不到少吃盐的重要性。






低盐饮食不是无盐饮食






盐的主要物质是氯化钠,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电解质,具有调节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维持正常血压等作用。


盐吃得太少或不吃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轻则会出现没有力气、头晕、食欲不振,重则可能导致心跳加快、神经反射减弱、恶心呕吐等问题,甚至会升高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肾脏是调节体内钠浓度的重要器官。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盐吃得太多,摄入过多“钠”元素时,一方面肾脏不能及时排出多余的钠,可引起水钠潴留,使细胞外液和循环血容量增加,导致水肿;另一方面,高钠促使神经内分泌活动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血管负担进一步加重。



总之,盐吃太多太少都不行!合理的低盐饮食是每天的盐摄入量不超过5~6克。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每天吃的盐少于3克,除非是水肿较严重或有心衰的肾病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实施低盐膳食,每天吃盐不超过3克。






限盐和限钠不完全是一回事






2021版《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建议:

  • 对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KD)早期患者,钠摄入量不超过在2.3克/天(食盐6克/天);

  • 对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CKD3-5期的患者,饮食的钠摄入量小于2.3克/天。




注: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在5克以内,也就是说,肾病患者也应将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的6克盐标准降到5克


指南中同时提到了限钠和限盐的标准量,我们可以看到这两者的推荐摄入量不能画等号。这里我们要知道,盐和钠的换算关系:1克盐=393毫克钠,约等于400mg钠;1克钠=2.54克盐。


并且,钠的摄入量并不只来源于食盐。除了食盐,如调味品和很多加工食品,味精、鸡精、辣椒酱、酱油、蚝油等都是钠元素的重要来源,甚至完全没有咸味的食物中也含有钠,比如牛奶、挂面、蜜饯等等。


在一个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不会出现盐量的标注,我们常常看到钠的含量标注。而通常我们所说的高盐食物,也需要通过食物中钠含量的多少来衡量。


随机找来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


所以,学会读营养成分表,可以甄别高钠食物或低钠食品。高钠食品判断标准:固体食物中钠>600mg/100g;液体食物中钠>300mg/100g。


因此,低盐饮食不仅要控制每天直接的食盐摄入量,同时还要将一天中摄入所有食物的钠含量计算其中,这才是更标准的低盐饮食。


有的患者可能会说:这太麻烦了!而且有些食物的钠含量并没有标注,该怎么办呢?大家别急,继续往下看~







24小时尿钠:盐摄入量的金标准






吃进来的钠主要靠肾脏来排泄,因此检测尿液中的钠,可以推算出吃了多少钠


控盐饮食者的24小时尿钠应在100mmol以内;如果超过100mmol,则提示食盐摄入量大,如果24小时尿钠低于50mmol,则说明盐吃太少了,这两种都是不健康的。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钠控制在50~90mmol为好。



来源:好肾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