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以非限制类抗菌药物为主,要求:①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多数常见病原菌。②杀菌剂剂量要足够。③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用药次数。④宜静脉给药,一般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本文以介入手术抗菌药物的常见不合理处方为例,分析临床常见的一些典型问题案例。
无指征使用
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病例:患者,男,68岁,入院诊断为右肺占位,高血压。
手术名称:冠脉造影术。
用药:术前——莫西沙星一次400mg, iv.gtt;术后——莫西沙星一次400mg,q.d. iv.gtt,1天。
点评:按照评价标准,冠脉造影术属于经血管途径介入的诊断手术,无须使用抗菌药物,因此该病例属于无指征用药。
药物选择不合理
血管介入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头孢拉定。进入腹腔、盆腔等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时间较长、易引起感染的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覆盖厌氧菌。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抗菌药物如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哌拉西林。
病例:患者,男,51岁,入院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
手术名称: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用药:术前——磺苄西林一次8g,iv.gtt;术后——磺苄西林一次8g,b.i.d. iv.gtt,3天。
点评:磺苄西林为广谱青霉素类,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对革兰阳性菌作用较弱,而支架植入术主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磺苄西林未能较好覆盖致病菌,因此该病例选用磺苄西林属于药物选择不合理。
给药时机不合理
介入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时间应在术前0.5~1小时(使用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输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时需在术前0.5~2小时给药),使穿刺时穿刺部位局部组织中或手术目标区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细菌的药物浓度。
病例:患者,男,84岁,入院诊断为双下肢动脉闭塞症。
手术名称:右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术。
用药:术前未用药,术后使用头孢呋辛1500mg,b.i.d. iv.gtt 2天。
点评:患者术前未用药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按照点评规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应于操作前0.5~1小时使用,患者术后并无感染指征,术后使用抗生素2天。因此该病例属于给药时机不合理且术后使用疗程过长。
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除经皮引流术(胆道、泌尿道梗阻)需连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外,多数情况预防性抗菌药物应单次给药。当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时可以根据抗菌药物半衰期考虑补充剂量使用。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持续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对于有特殊要求(如脏器梗阻性病变)抗菌药物使用要按治疗性应用而定,必要时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甚至术后2~3天。
病例:患者,男,47岁,入院诊断为肝癌。
手术名称: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术。
用药:术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一次4.5g ,iv.gtt;术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8h. iv.gtt直至出院,共13天。
点评: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术,术后第2天,鼻胆管引流通畅,褐色澄清,体温、血象正常。按照点评规则,该病例属于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其他典型案例
病例1:患者,女,76岁,入院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高血压,乙肝。
手术名称:下腔静脉造影加溶栓导管术。
用药:术前——头孢呋辛一次1.5g,iv.gtt;
术后——磺苄西林4g,b.i.d. iv.gtt,共8天。
点评:患者术后体温、血常规均正常并无感染指征。该病例属于无理由更换药物、药物选择不合理且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以上内容节选自《医院处方点评规范化操作手册》
来源:人卫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