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整体、平衡、个体化,关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2023-05-1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整体、平衡、个体化

关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王军宇  郭树彬


导语

急性感染医学是急诊医学中新兴的亚专业学科。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性抗感染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感染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郭树彬教授最早提出了“急性感染医学”这一概念。

郭树彬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急性感染医学的发展,牵头编写并出版专业教材《急性感染医学》一书,领衔撰写《可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急诊医学科应对方案》《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急诊护理专家共识》和《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等,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努力提升急诊医师的急性感染诊疗水平,促进急性感染医学均质化发展。

378234af92f471d60b61e7a5be4c001.jpg

郭树彬教授为主编编写的《急性感染医学》


病毒3个.png

一、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Acute infection of medicine

0

1

(一)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概念及范围

任何致病微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进入机体,通过不同方式与人体发生相互作用并产生相应临床症状,即为感染;此类相关疾病称为感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对于新近发生并引起相应急诊临床症状,需要急诊诊治的感染性疾病称为急性感染性疾病

0

2

(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复杂性

首先,大约60%~70%的急诊患者就诊的原因是源于感染,而重症感染往往是在急诊首诊。除少数急诊患者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急诊患者是转自其他医院的院内感染,这些感染某种程度上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难治性感染”。当急性感染性疾病因致病微生物诱发机体的过度应激反应造成器官系统功能损伤;或致病微生物在机体没有受到免疫限制、清除;或由于机体自身体质较弱而造成致病微生物在体内播散、增殖释放毒性产物而影响机体器官功能,即成为急性重症感染性疾病

其次,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急诊就诊时往往缺少就诊前的临床资料,患者病情变化快、留给医生的反应时间不足,开始治疗前不具备病原微生物的相应资料。所以,急诊实施的抗感染策略以经验性抗菌治疗为主,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考量是否需要进行器官系统功能支持治疗。

再次,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大多体质状态较差,常合并营养不良、高龄、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抑制剂使用、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使得急诊抗感染治疗失败可能性高。

很多患者的感染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有复杂的抗生素应用病史。由于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病原学检测和药敏检测结果的临床指导意义有限。因此,致病菌培养标本的留取一定要在抗生素使用之前进行,避免临床药敏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由于抗生素的反复使用使这些复杂感染治疗过程中致病菌谱不断变化,机体条件差的患者出现混合感染机会也大大增加。

03

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

对于急诊重症感染,我们不应该过度重视所谓的“急诊感染的临床诊断”,而应重视“急诊感染的临床病理生理学”更应充分重视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各器官系统功能变化。只有掌握了患者的各器官系统功能、机体免疫状态、营养状态等,才能准确判断患者治疗效果预期及预后。同样的感染发生在不同状态的机体上,所致的临床病情演变、对治疗的反应以及最终预后,很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是急性感染的核心内容。对于急性感染性疾病,感染属于启动全身炎症反应的诱因。急诊医生应不局限于专科,而应站在全身的角度,针对最紧急、最重要的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对患者进行对因、对症的精确诊疗。同时,在考虑致病因素和病原微生物之外,还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基础条件、感染的易感性,对于损害的器官系统功能进行全面综合的紧急评价、紧急复苏和紧急支持。在治疗方面,应考虑多器官系统综合全面的复苏和支持,避免只聚焦于患者和致病微生物,还要考虑致病微生物、药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急诊医师对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需养成全面临床诊断思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 对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现症诊断,即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导致急性感染的可能致病微生物;② 基础条件诊断,即评价患者是在何种基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③ 器官功能诊断,即从整体评估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对个体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

04

(四)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整体诊治方案

急性感染的临床诊治要点和其他急诊疾病一样,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总结。第一,明确导致机体产生急性病理生理学变化的原因(如感染的致病微生物);第二,综合评价本次急性疾病的局部及全身组织器官系统病理生理学变化;第三,在去除和控制启动因素(致病微生物及感染灶)的同时,对全身器官系统功能给予综合调整和支持。

梳理急性感染的整体诊疗方案是急诊医学分会急性抗感染学组的工作重点之一,需要对急性重症感染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免疫调节治疗方案、脏器功能支持治疗方案以及特殊患者抗感染的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多维度、全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急诊抗感染治疗应遵循“整体、平衡、个体化”原则。所谓整体治疗是指根据抗感染治疗的三要素“人-菌-药”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患者是一个整体,性别和年龄等生理因素、免疫状况、营养情况、咳痰和引流是否通畅等对于整体治疗均十分重要。

另外,临床医生应该对每一例患者做出最适宜的个体化决策和病情分层,优先处理急症重症,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及抗菌药物的特点,遵循指南推荐,依据药动学/药效学(PK/PD)原理,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足够的剂量、合适的给药频次及静脉滴注持续时间等),优化整体的治疗方案。

05

(五)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预后评价

急诊抗感染治疗的最终预后是由致病微生物、机体和药物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来决定。致病微生物的致病力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致病菌的毒力强弱、侵入宿主机体的数量、侵入部位是否合适。机体感染与机体免疫之间相互作用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机体免疫反应正常。感染的病灶局限,最终致病原清除。第二,机体免疫反应亢进。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免疫相关器官功能损害,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第三,机体免疫反应低下。免疫缺陷导致病原不能被局限,从而在体内繁殖并播散至全身,导致器官组织功能障碍、衰竭,最终死亡。因此,机体对致病微生物激活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都可能是重症感染发生的基础。


病毒3个.png

二、急性感染医学对青年急诊医生的要求

Acute infection of medicine

对于青年医生来说,规范化诊断、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不仅需要他们熟悉患者的临床表现,还需要掌握急诊感染的临床诊断流程和诊断标准,包括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进行病情判定的标准及内容等,才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全面诊断患者病情,以便做出恰当的治疗方案。

急性感染性疾病诊疗体系的建立、优化和完善,可以让从事急诊专业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更有效地处理错综复杂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使急性感染患者得到有序、安全、有效的治疗。


结语

在未来,急性感染临床诊疗体系将继续着眼于数字化转型,以智能急诊医学发展为目标,建立并实现急性感染性疾病院内综合救治、急危重症序贯康复治疗、居家随诊等连续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的综合医学应急救治体系,与科研体系、教育体系相互支撑、深度融合,早日实现急性感染医学亚专科高质量发展!

病毒3个.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