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QICC 2025专访|蒋峻:以无远弗届之视野,筑无微不至之平台

2025-10-11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图片

QICC 2025

2025年11月20-23日,第十九届钱江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5)即将在杭州举行。会议召开前夕,大会秘书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专访中,从初心坚守、国际合作、内容创新到基层培育,全面解读了本届大会的核心亮点与深层价值。


“十九年来,QICC的初心从未改变,就是要给所有心血管同道搭建一个既能看见前沿,又能学到真东西的优质学术交流平台。”专访伊始,蒋峻教授便点明本届大会前沿与务实并重的基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蒋峻教授



图片



01

深化国际合作,链接全球一流资源



QICC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创新”二字。而本届大会最大的创新突破,便是将国际合作推向更深层次,通过前沿论坛的精心设计,让全球一流学术资源与国内心血管同道高效对接。


“我们希望邀请更多全球知名的专家能够参与到学术日程设计中来,期望借此为QICC注入更多新鲜内容,进一步提升大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谈及本届大会的核心规划,蒋峻教授首先提到了国际合作这一关键抓手。




联手《JACC》,打通国际学术通道


本届大会与国际权威心血管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达成深度合作,不仅为国内学者的优秀论文、病例、研究提供了期刊发表的机会,还将有5-6位《JACC》及子刊主编亲临会场,分享各自领域全球最前沿的研究进展,为参会者搭建起通往全球一流学术圈层的桥梁,助力国内同道与全球前沿视野接轨。




锚定领域前沿,解锁学术新高度


依托《JACC》平台和国内外专家资源,本届大会创新性地打造一系列前沿主题论坛。


“今年冠脉相关论坛非常有意思,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意义。”


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资深专家,蒋峻教授特别介绍了前沿论坛中冠脉论坛的创新设计。此次创新性地将冠脉腔内影像和生理学论坛进行深度整合,并设置辩论环节,直面临床最棘手的难题。例如面对“斑块血流储备分数正常但却具备易损斑块的特征”的病例,究竟是采取药物治疗更优,还是介入治疗效果更好?目前学术界还存在诸多争议。


“希望通过辩论,激发深度思考,让参会者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有更为透彻的理解,最终能够指导临床决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聚焦AI新突破,智绘未来图景


同时,针对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应用趋势,大会特别策划人工智能论坛,邀请国内外在AI技术与心血管临床领域均有深厚造诣的专家齐聚探讨。从心电图筛查瓣膜病、超声影像自动判读,到AI辅助优化超声切面获取,专家们将深入剖析AI技术的临床价值与应用边界。“相信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这一工具,推动心血管临床诊疗与科研工作迈向新的台阶。”蒋峻教授说道。


20余个前沿主题论坛,无论是当下热门的心血管人工智能应用,还是冠脉影像与生理学研究、心电生理最新进展,以及肥厚型心肌病、淀粉样变性等疾病领域,都将有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为学术同道带来极具价值的知识分享,每个论坛均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主导日程设计,力求全方位呈现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


02

打破学科“围墙”,探索协同诊疗新路径



面对心血管疾病常伴多器官受累的复杂病情,单一学科诊疗模式已难以应对。为此,本届大会特别设置多个交叉学科论坛,促进心血管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同时创新科普形式,让科学健康知识触达更广泛人群。




心血管X多学科:跨界对话,共策管理


大会特别设置肿瘤心脏病、脑血管、大血管、周围血管、心肾等多个前沿论坛,这些传统上相对独立的领域,将在本次会议中实现多维碰撞。


蒋峻教授提到,在脑血管论坛中,围绕如何对泛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更有效的综合管理这一问题,心内科与神经内科专家将分别从自身专业角度展开分析和讨论,为患者管理提供全新思路与方法;心肾论坛则聚焦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心脏肾脏代谢综合征这一热点,汇聚肾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专家,共同探讨这类复杂人群的科学管理方案,打破学科间的“信息孤岛”。




心内科X心外科:深度融合,共辩疑难


在内外科融合交叉方面,本届大会更是下足了功夫。心脏内外科论坛设置了精彩的辩论环节,精心挑选极具代表性的核心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脉左主干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相关病症的治疗选择,都在讨论范畴之内。以瓣膜关闭不全的治疗为例,究竟是微创介入治疗更具优势,还是外科开放手术效果更佳等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争议的问题,都将通过辩论的形式进行深入探讨。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这些问题剖析得更加清晰透彻,为今后此类患者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活跃会议气氛,更能让参会者对领域内的争议焦点以及证据尚不充分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除学术辩论外,论坛还会组织关于心脏团队管理模式的交流探讨环节。


蒋峻教授特别提到,当前心脏团队管理模式已是主流方向,然而国内要将这一模式真正落地实施,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例如,绩效分配机制如何做到公平合理,团队主导权如何明确界定,以及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内外科的深度融合与协作等问题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探索和解决。因此,此次论坛将重点聚焦如何构建更具中国特色和更具时效性的心脏团队展开讨论,为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一站式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国内心脏医疗团队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专业X科普:自媒体赋能健康传播


“与传统纸媒、平面媒体以及电视媒体相比,自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甚至存在超越传统媒体的可能性。”蒋峻教授表示,随着自媒体在科学传播领域的影响力攀升,如何传递规范、科学的心血管科普知识成为行业新需求。基于此,本届大会特别策划自媒体与心血管科普论坛,邀请相关监管部门领导、医院宣传负责人、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网红医生,其中不乏千万粉丝量的知名博主齐聚一堂,分享宝贵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制作真正规范、科学的科普内容。


“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以往我们举办科普活动,现场参与人数最多五六百人。但借助网红医生的个人账号进行传播,预计能够触达上千万的受众群体,更有力的把科普知识传递出去,这将极大地拓宽科普知识的传播范围,使更多人受益。”


03

继续教育升级,实用化内容助力医生成长



QICC的价值不仅在于引领前沿学术,更在于守护学科的根基。


秉承“质量(Quality)、创新(Innov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培育(Cultivation)”的四大核心精神,在基层和青年医生培育方面,本届大会继续教育论坛全面升级,更注重内容的落地与实用性


蒋峻教授提到,此次继续教育论坛内容呈现方式更加追求简明易懂,会把指南要点、规范诊疗要求“掰开揉碎”讲,让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能听懂、会应用,真正将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


此外,考虑到年轻医生的实操需求,操作工坊的课程设置更加有针对性和阶段性。以冠脉介入治疗为例,操作工坊将按照从初级到进阶的顺序设置课程。初级阶段聚焦导丝如何塑形、导管怎样准确到位等基础操作;进阶阶段则会涉及相对复杂的分叉病变双支架技术,以及并发症发生后的应对处理等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确保每位学员不仅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在模拟器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切实提升年轻术者的实操能力。


“左心耳封堵也会设置类似的模拟操作工作坊,帮助大家在模拟环境中更好地体会技术规范,掌握操作要领。每个模块安排半天时间,提前开放报名通道,大家可根据自身需求预约参加。”


04

各取所需,为不同需求参会者定制成长路径



“QICC搭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交流平台和桥梁,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每一位参与的医生而言,都是助力成长的重要平台。”


跟随大会主席王建安院长的脚步,从首届QICC至今,蒋峻教授几乎从未缺席。从最初协助学术设计,到如今负责国内外专家邀请与总体日程协调,深度参与会议筹办的全过程。


角色在变,但初心从未改变。


“我们始终希望,无论与会专家是来自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能在一年一度的QICC上有所收获,实现知识的更新与继续教育,并将所学运用到日常临床实践中。”


专访最后,蒋峻教授为不同需求的参会者送上了“参会指南”。


“如果您对科研充满热情,想紧跟学科最前沿,那么每个前沿论坛都值得关注,那里有全球TOP级专家,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是难得的科研灵感源泉;

如果您来自基层,更关注提升诊疗与操作能力,那么继续教育论坛、模拟操作工坊和手术演示平台这些经典保留版块,绝对不容错过,相信能帮您实打实提升临床实践技能!”


以“国际合作”链接全球智慧

以“学科融合”破解临床难题

以“基层培育”筑牢学科根基

以“科普创新”守护大众健康

QICC 2025

期待您的到来

转自钱江心血管会议QICC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