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24)于当地时间5月18—21日在美国华盛顿的Walter E. Washington Convention Center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胃肠病学、肝病学、内镜学、胃肠外科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及临床实践等学术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钱家鸣教授肠病团队近年来致力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irAE)相关研究。在“Gut Microbiome – Ally or Foe for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肠道菌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盟友还是敌人)主论坛中,钱家鸣教授带领的协和肠病团队2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IRC)的研究成果受邀进行大会口头报告展示。
周青杨博士做口头报告
p40蛋白作为一种蛋白类物质无法通过口服给药起效从而限制其应用,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闫学海研究员合作设计研发可自组装新型阳离子宿主防御肽(CHDP)水凝胶,CHDP包被p40蛋白后具有良好的成胶性能、剪切变稀特性以及自愈合性能;体外试验证明CHDP水凝胶在消化液中的稳定性;小鼠活体成像证实CHDP水凝胶对于结肠炎症部位有靶向黏附效果。
最后,动物试验证明,CHDP包被p40蛋白可避免消化液分解破坏,递送至结肠并靶向黏附结肠炎症部位,通过减轻CD8+T细胞浸润发挥对小鼠IRC协同保护作用。
利用上述分析方法,研究者筛选出5个枢纽基因,分别是CLDN3、TFF3、COX5B、ATP5F1B和COX6A1,并通过单细胞RNA-seq外部数据集验证。
研究得出结论,CLDN3和TFF3在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COX5B、COX6A1和ATP5F1B与线粒体代谢密切相关,而胃肠道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功能也已被证明对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孟昭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闫学海研究员、邢蕊蕊副研究员团队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任助理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肠病专业副召集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青年俱乐部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内镜俱乐部委员,《中华炎性肠病杂志》青年学术组成员兼特约审稿人。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专业委员会会长,2018亚洲IBD联盟会议AOCC主席;
担任《中华消化杂志》中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本杂志的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等10种杂志编委,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
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牵头制定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与推广大型公益项目。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将持续追踪DDW2024最新进展,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