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种病毒的潜伏期长达10年,连文身、文眉、洗牙、打耳洞都要警惕!

2020-07-2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丙型肝炎

据统计,我国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人群。

与乙肝相比,丙肝的知晓度与诊断率都较低。大多数的慢性丙肝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并常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但值得庆幸的是,和乙肝不同,丙肝是一种能够被完全治愈的疾病。

关键在于及时发现、规范治疗。

-1-

从全球视角来看,丙肝也是一种高发的传染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每年大约有70万人因未得到治疗而死亡。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医学界常用“呐喊的乙肝,沉默的丙肝”来形容公众对丙肝的知晓情况。世界肝炎联盟发起的肝炎患者全球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仅为25%,自主筛查率为19.4%。

微信图片_20200723121937.jpg

此外,我国丙型肝炎诊断率仅为2%,且大多数的慢性丙肝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发展晚期。

丙型肝炎病毒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多数患者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慢性丙肝患者甚至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换句话说,这种病毒可在人体内潜伏10到20年,犹如一枚“定时炸弹”,若不及早发现、及时“拆除”,15%到30%的慢性丙肝患者会在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大大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

-2-

很多人关心丙肝病毒的传染渠道。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人,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一般病人发病前12天,其血液即有感染性,并可带毒12年以上。


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以及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image.png

丙肝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职业或其他原因比如文身、穿孔、针灸等所致的针刺伤史者;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有高危性行为史者;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主要是1993年前有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1996年前的供血浆者。

高危人群应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丙肝筛查,只要诊断为丙肝病毒(HCV)感染、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感染者,应该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丙肝并不会通过同桌吃饭传染,也不通过握手传染,更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主任魏来教授特别提醒:公众应消除对丙肝患者的歧视。

魏来教授特别提醒——

文眉、文眉、洗牙、打耳洞等凡是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出血的行为,都要去正规场所,采用一次性用具,简单的酒精擦拭未必能彻底清除丙肝病毒。

-3-

1974年,Golafield 首先报告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

1989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侯顿(Michael 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子生物学方法,终于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丙肝病毒,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型肝炎 (Hepatitis 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因为丙肝病毒是RNA病毒,极易变异,所以非常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医学界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

值得庆幸的是,与乙肝不同,丙肝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病毒性肝炎。但能否治愈,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image.png

在中国,超过96%的丙肝感染者的致病基因为 1、2、3和6型。国际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从2017年开始,已经有多个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相继问市。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有少部分患者会发生治疗失败的情况。

但即便是既往接受抗病毒药物失败,《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也已有推荐药物作为治疗方案进行“挽救”。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抗HCV

即丙肝抗体,目前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HCV-RNA

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目前用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HCV-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

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来源:海上柳叶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