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彻底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格局,国内PD-1/PD-L1单抗药物百花齐放。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药物及适应症已纳入医保,免疫治疗也快速地走向基层,得以广泛运用。但是,如何提升各层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及边远地区医院免疫治疗的用药规范、掌握好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使患者真正获益,还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一项纳入43家医院共计28,670位患者的世界数据提示,我国肺癌免疫治疗平均时长仅约4个周期,远低于临床研究中的理论免疫治疗时长和指南,过短的治疗时长将大幅降低免疫治疗获益,潜在影响患者生存预后。
基于这一亟待改善的临床问题, 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全国规范化诊疗项目】应势而生。“一半”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患者比例;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晚期非鳞癌一线治疗的RATIONALE-304 Ⅲ期研究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所有缓解的患者中,有一半的患者在治疗两周期后达到缓解,但还有一半的患者缓解是出现在治疗4周期及以后,若过早的停药,则有一半的免疫潜在获益患者丧失了获益的机会;本项目的初心就是通过推动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使得这一半的患者也可以获益,改善他们的生存预后;而“一半”的第二层含义是意味着在这些患者迎来新生的同时,也拯救了肿瘤患者家属生命中的另一半,让这个家庭得以圆满。
该项目汇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及领域专家,齐力打造《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个城市发起大样本医生调研,全面覆盖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各级医院。《白皮书》立足大规模真实世界调研,从方案选择的现状、疗效评估的现状、持续治疗的现状等方面相继展开,全方位展现我国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的真实状况,发现临床实践中尚未被解决的问题,规范中国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时间,对于缩小地区/层级差异、促进多学科整合、进一步提高肺癌患者临床获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的进程做出一份贡献。
近日,《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重磅发布!值此契机,该项目的主要发起人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王宝成教授与执笔专家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俊教授就《白皮书》的亮点和《白皮书》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享和阐述,现整理精粹如下。
描绘肺癌免疫治疗真实现状,探索未来提升方向
Q1:《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正式发布,您作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全国规范化诊疗项目】项目组专家,请您简要谈谈这个项目的背景和目的?
王宝成教授、王俊教授访谈视频
王宝成教授:2020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约82万例,死亡病例约72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因此肺癌的诊疗受到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肺癌患者的生存需要进一步改善。
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存获益。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等)如火如荼、百花齐放。目前肺癌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已经实现了从非小细胞肺癌到小细胞肺癌,从晚期的后线治疗及一线治疗,到围手术期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的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药物及适应症纳入了医保,无论基层医院还是大医院,都能得以广泛应用。当然,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免疫治疗的时间与疗程问题。免疫治疗的特点是相对起效慢,需要的疗程较长,没有用到足够的疗程疗效就会打折扣。但我国真实世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现状的研究数据就暴露了现实临床诊疗中存在的用药时间短、疗程不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长仅为4个周期左右,远低于免疫治疗的临床指南及共识的推荐时长。由于过早地停药,使大约50%患者的生存与预后明显变差。因此,用药足不足、够不够的问题不可小觑,推动免疫治疗的规范化、科学化使用任重而道远。
王俊教授:基于这一明确的提升需求,我们在全国范围展开覆盖超过2000位医生的大样本调研,从而掌握当前免疫持续治疗的问题,工作组专家基于调研结果,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了大家所看到的这本《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白皮书》结合临床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专家倡议,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及优化临床决策。我们还同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生和患者的宣教活动,共同推进肺癌免疫治疗规范化,使患者真正获益。下一步,我们还将立足《白皮书》推动指南更新,多维度推进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
此次《白皮书》内容显示,免疫治疗药物使用率依然有提升空间,有1/3的患者仍在使用单纯化疗方案,对于已经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持续规范化治疗也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首先,部分临床医生对于免疫治疗的起效判断时间点偏早,导致部分暂未起效的患者仓促停药,尤其是疾病稳定(SD)的患者,这提示临床对于疾病进展(PD)的认知不足,导致不必要的免疫治疗终止;其次,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无需停药的轻度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可能采用了停止免疫治疗的处理方式,说明我们对irAE处理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白皮书》对这几大问题都有非常详尽的阐述,同时专家工作组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专家倡议,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改善肺癌患者生存预后。
免疫+化疗联合方案仍是临床主流,围手术期探索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Q2:您作为《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中“肺癌免疫治疗方案选择现状”这一部分的执笔专家,请您介绍此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对临床实践有什么启示?
王俊教授访谈视频
王俊教授: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新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逐渐广泛。调研结果显示,晚期鳞癌一线免疫治疗占比为52%,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癌一线免疫治疗占比为46%,明显高于含抗血管治疗方案(17%),其广泛应用可能与免疫治疗药物获益性大及可及性高相关。但调研同样表明,仍有1/3以上的患者在使用纯化疗方案,特别是在低线城市和下级医院,免疫治疗的使用比例不足一半,免疫治疗的应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最大化患者获益,对于没有免疫禁忌症的患者,应当全面接受免疫治疗,实现免疫治疗的应治尽治。
当前免疫治疗的应用仍需关注地域/医院类型差异,需进一步明确基层医院使用免疫治疗的困难并持续推进免疫治疗观念的提升,以扩大整体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获益。同时,免疫治疗不仅在一线治疗中广泛应用,在后线治疗中也是常用的选择,在鳞癌和非鳞癌患者后线治疗中分别达到41%和39%,这可能与免疫治疗获益更加明确相关。此外,免疫治疗在后线的应用占比低于一线治疗,这与临床医生认可免疫治疗一线应用带来更多获益相关。
对于具体的免疫治疗方案,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临床实践中会使用多种方案,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其中,免疫+化疗为主流方案,占比达到60%以上,可能与免疫+化疗获益研究证据最充分,且不需要限制PD-L1表达水平相关。多款免疫治疗药物已获批联合化疗方案的适应症并纳入医保,增加了可及性。而对于后线治疗,尽管Ⅲ期研究中后线免疫治疗方案均为免疫单药,但临床实践中多种后线免疫联合方案已广泛应用。
对于免疫治疗获益方案的探索从未停止,如前面提到,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是最主流的联合治疗方案,尤其是在Ⅲ期研究中多采用免疫联合化疗。但与此同时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联合治疗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两者联合具有“1+1>2”的协同抗肿瘤机制,在临床研究中被多次证实,有望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双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在NSCLC一直都有研究进行探索,有研究显示PD-1单抗+CTLA-4单抗能够带给NSCLC患者长期、持久的生存获益,但也显著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管理水平。此外,还有研究正在探索免疫+抗LAG3、抗TIGIT、抗TIM3、肿瘤疫苗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等的联合治疗方案,部分研究已展现可观的临床获益,有望为NSCLC免疫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免疫治疗探索的另一个热点,即针对可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白皮书》提示,NSCLC围术期治疗方案选择丰富,单纯新辅助、辅助以及新辅助+辅助的治疗模式在临床中均有使用,且无论新辅助或辅助阶段,免疫治疗均是常见的NSCLC围术期治疗方案,这可能与其在多项Ⅲ期研究证实的突出获益相关。随着越来越多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适应症的获批,免疫治疗在围术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NSCLC围术期抗血管治疗方案目前仍在临床探索中。
在围术期免疫治疗方案中,单纯新辅助、辅助以及新辅助+辅助的全程模式均被验证可使患者获益。同时,也有证据显示新辅助+辅助的全程模式相较单纯新辅助或辅助免疫治疗模式,有望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最大化早期NSCLC患者的生存获益,未来有望成为NSCLC围术期的主流方案。在全程模式的探索中,围绕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开展的RATIONALE-315研究首次创新性探索了辅助治疗阶段 400mg Q6W 延长给药间隔的剂量方案,更符合中国临床实践,为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从晚期到围术期治疗,从后线到一线,免疫治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特别是免疫联合化疗是最主流的免疫治疗方案,这与多项Ⅲ期研究均验证其获益相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免疫治疗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超过1/3的患者仍旧在一线治疗时没有选择免疫治疗,并且在低线城市和基层医院,这个比例能达到接近一半。我们需要重申,为了最大化患者获益,对于没有免疫禁忌证的患者,应当全面接受免疫治疗,实现免疫治疗的应治尽治。
肺癌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联合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显著地改善了驱动基因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并且在围手术期治疗的探索也有序进行之中。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肺癌免疫治疗在临床中仍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本部《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全面详细地展示了中国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为未来进一步改善规范化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期望在全国肺癌领域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有更多的肺癌患者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专家简历
王宝成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留美博士后
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
CSCO常务理事
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全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央军委保健会诊专家
山东医师协会副会长
国家药物临床验证机构主任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主编等
王俊 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东免疫学会理事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Front Immunol、精准医学杂志、肿瘤药学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临床应用指南及多部共识执笔人,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获全军、省级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3项
下载《CSCO-“拯救生命的另一半”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原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