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作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为安
男性,75岁,乙肝肝硬化史40余年,肾功能不全史数年,20年4月行肝癌切除术,术后应用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0.2 QD,22年发现多发肺转移,23.4胸部CT提示肺转移进展,始用替雷利珠单抗针200 mg,共三次,最后一次于23.6.5完成。
患者6.14日中午出现寒战、发热,最高37.9摄氏度,15时出现四肢乏力,反应迟钝,并恶心,呕吐数次。次日来我院急诊,查头颅CT及血常规、生化、血氨等检查无殊,15日18时,出现痫性发作一次,言语不能,神经急诊接手,当于当晚完成头颅MRI检查,报告:脑内散在腔梗灶。16日入院。
入院查体:神志模糊,查体配合,无眼球异常活动、颈软,四肢可活动,张力增高,未引出病理征。全身可见弥漫性红色斑丘疹。
23.6.15头颅MRI抑水相示脑内斑片状多发病灶,累及中脑、脑桥,双侧颞叶内侧面,丘脑、基底节区及幕上白质,弥散无明显高信号灶。而23.5.23兄弟科室头颅MRI平扫相对干净。因此这些病灶即责任病灶。
其实内心的第一反应就是PD-1药物副作用,皮疹更增加说服力,直觉这东西很是玄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直觉来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
从影像分布范围看:脑炎如乙脑、登革热、自身免疫性脑炎,理论上的神经梅毒,兄弟科室多次住院,梅毒自然不用考虑,6月天自是乙脑的季节,我们就大撒网检查,相关抗体,NGS都给安排上。
有同志提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可能,的确患者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靶向药物用药史,患者血压不高,从未见过双侧颞叶内侧面病灶的PRES,你没见过不代表没有。嗯,的确如此,但需要结合临床,PRES症状大都一过性,预后良好。
23.5.23相对正常的头颅MRI
23.6.15发病时影像
全身皮疹皮肤科会诊考虑药物性皮炎,停可疑药物,加甲强龙针40 mg ivgtt QD。
入院第三天,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态,但体温恢复正常,相关检查结果陆续呈现:腰穿压力175 mmH2O,WBC 1/μl蛋白3919 mg/L,糖与氯化物无殊。血及脑脊液自免脑抗体阴性,血清抗MOG抗体1:32阳性,NGS检出EB病毒序列数2。
EBV可以无视,抗MOG抗体阳性呢?不能确定是否责任抗体,治疗相似。于是启动丙球及甲强龙针500 mg ivgtt QD,治疗有效,至6.24日神志转清,皮疹消退,渐恢复正常饮食。
6.26日复查头颅MRI:中脑桥及双侧丘脑病灶消失,而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广泛抑水相高信号,弥散等信号。幸好患者病情好转,至30日恢复至发病前状态,粗测智能无明显下降,出院。
23.6.26影像
门诊继续泼尼松并减量,至7.19复查头颅MRI,大部分病灶消失,仅侧脑室后角遗留病灶,继续应用泼尼松共2个月,停用。
23.7.19影像
综合患者2个月内4次影像学检查,呈现病灶从无到有,十天之内达峰,一月之内基本消散的过程。首先PRES可以排除,症状过重,持续时间过长,影像分批出现,病灶分布不符合。其次,是不是抗MOG抗体相关疾病呢?一个新的表型?影像过快消失,不支持。故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免疫相关脑炎。
讨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1与其配体PD-L1或PD-L2结合可减弱T细胞抗原受体信号,抑制T细胞激活。因此,通过阻断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信号传导可恢复被肿瘤抑制的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对肿瘤细胞产生高效的免疫应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使用重塑了肿瘤的治疗,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强有力的新手段。目前已上市的ICIs包括以下3类:靶向PD-1的Pembrolizumab、Nivolumab、Cemiplimab等,靶向PD-L1的Atezolizumab、Avelumab和Durvalumab,以及靶向CTLA-4的Ipilimumab。随着ICIs在临床应用的推广,其所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adverseevents,irAEs)也日益引起关注。irAE最常见于皮肤、胃肠道、肺和内分泌腺,也可累及神经、心血管、肾脏和眼等器官系统,其中神经系统不良事件(neurologic adverse events,NAEs)在ICIs治疗中相对少见,但却是最难发现的irAEs之一。NAEs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不良事件,表现为周围神经病、脑病、重症肌无力等多种疾病形式。严重的NAEs可危及生命。
多个大样本临床研究发现,ICIs治疗后免疫相关NAEs(immune-relatedNAEs,irNAEs)的发生率为1%~5%。最常见的NAEs包括重症肌无力、脑炎/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和非感染性脑膜炎。ICIs诱发的irNAEs具有一定的ICIs选择性,比如重症肌无力常见于抗PD-1/PD-L1治疗者,而CTLA-4和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导致非感染性脑炎/脊髓炎的报道更多。重症肌无力患者经常伴有肌炎和/或心肌炎,又称重叠综合征,这类患者的死亡风险极高。irNAEs通常发生于ICIs治疗早期。梅奥诊所和皇家马斯登医院的数据显示,从开始ICIs治疗到irNAEs发作的中位时间是3个疗程。此外也存在延迟免疫相关事件(delayed immune-related events,DIRE)。有学者报道了5例患者于停止免疫治疗几个月或几年后发生累及神经系统的DIRE。大多数DIRE病例以复发/缓解为特征,具体表现包括急性脑病、神经结节病和GBS。
目前,irNAEs的诊断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主要基于对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经验做出判断。ICIs相关脑炎的症状多样,鉴别诊断复杂。Graus等提出的自身免疫性脑炎鉴别诊断指南可能有助于评估和诊断ICIs所致的免疫介导性脑炎。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也提供了对ICIs治疗副反应的管理建议。在外周型NAEs中,与肌炎、重症肌无力以及二者的重叠综合征相关的病例报告,临床诊断研究较少,鉴别难度较大。值得注意的是,irNAEs发生可能是肿瘤对ICIs治疗反应的积极预测因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发生irNAEs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为70%,中位生存期长达45.7个月,而未发生ir-NAE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则为11.2个月。在另一个有关抗PD-1治疗后irNAEs的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报告中,40例发生irNAEs的肿瘤患者的ORR高达90%。
irNAEs的治疗目前尚无相关临床指南,治疗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判断和经验。轻度非特异性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通常不需要治疗或仅进行对症支持,可要求患者自我监测和定期随访。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对于1~2级的NAEs,如轻度的脑膜炎和周围神经病变,NCCN指南建议保留免疫疗法,并密切观察,依据症状发展情况决定是否启用免疫调节治疗;对于3~4级的NAEs(如重度的重症肌无力、GBS、横贯性脊髓炎等),应永久停止免疫治疗,并针对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仍限于对症、类固醇皮质激素、IVIG、PLEX等,且多为个案报道。
因此,未来有必要针对ICIs引起的irNAEs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一方面阐述这类特殊不良事件在标准支持治疗下的临床“自然”转归,另一方面考察或比较非特异性和靶向性免疫调节治疗对发生irNAEs肿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来源:我遇到的病例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2023重磅·所有内容12月底下线】北京协和医院朱以诚教授团队撰写临床实用干货,神经科医生必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畅销20多年的医学影像品牌图书,汇集七大类480多种经典病例影像资料,轻松读片、准确诊断!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从基础解剖到影像解剖和诊断,配图精美,解说翔实,囊括大量累及儿童大脑、颅颈和脊髓的疾病!
神经外科领域国际经典著作,畅销北美20余年,由赵继宗院士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团队翻译,来自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症状加重的识别和处理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评估和治疗原则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