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胡超苏、何霞云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全国6家中心开展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NCT03366415)证实: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诱导化疗+单纯放疗+辅助化疗”(SCRT)的序贯治疗模式,在3年无失败生存率上非劣效于传统“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IC+CCRT),且急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显著降低。
该研究于2025年7月24日发表于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美国医学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IF:20.1),为全球局晚期鼻咽癌治疗模式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
局晚期鼻咽癌疗效提升,同步放化疗阶段毒性突出有待改善
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对于局部晚期患者,目前标准治疗方案是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IC+CCRT)。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自二维放疗时代起就已成为局晚期鼻咽癌治疗的基石。然而,同步放化疗阶段常伴随较高的急性毒性,如黏膜炎、胃肠道反应、体重降低等,容易影响患者对于同步放化疗的依从性,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治疗中断从而影响疗效。
进入调强放疗(IMRT)时代后,局晚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有了明显改善,国内包括复肿在内的多个中心基于IMRT时代局晚期鼻咽癌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均显示,在放疗期间联合或者不联合同步化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局部区域与远处控制均无显著差异,且不联合同步化疗组患者的3级以上黏膜炎显著降低。因此,能否省略同步化疗提高治疗耐受性也成为近些年来局晚期鼻咽癌治疗领域所关注的问题。
此外,即使在诱导化疗之后,远处转移仍是局晚期鼻咽癌的主要失败模式。多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局晚期鼻咽癌中加入辅助化疗,无论是GP方案还是节拍式卡培他滨方案都能降低远处转移风险并改善生存结果。鉴于在放疗之前和/或之后进行化疗可降低治疗失败风险,能否用放疗期间毒性更低的序贯放化疗模式(SCRT,即诱导化疗后进行IMRT单纯治疗,再进行辅助化疗)替代传统的IC+CCRT模式,同时保持疗效?
为此,复肿团队首先开展了Ⅱ期研究进行探索,研究提示采用GP方案的序贯放化疗模式在局晚期鼻咽癌中5年总生存期为82.1%,3级以上急性黏膜炎、体重下降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治疗完成率及依从性均较好,凸显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基于此,胡超苏教授、何霞云教授进一步联合全国6家中心开展了一项“序贯放化疗对比诱导联合同期放化疗”用于局晚期鼻咽癌中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序贯放化疗”方案,3年无失败生存率83.7%,Ⅲ级以上黏膜炎降低12.9%
根据试验设置,该研究纳入了420例18~65岁新诊断Ⅲ/ⅣA期,病理为非角化性未分化型或分化型鼻咽癌患者。患者随机分配至:序贯放化疗组(SCRT组)或诱导联合同期放化疗组(IC+CCRT组)。SCRT组接受2周期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诱导化疗后,接受单纯放疗,随后接受2周期GP方案辅助化疗;IC+CCRT组接受2周期GP方案诱导化疗,后续同步放疗+每周顺铂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放疗[剂量66 Gy(T1-2期)或70.4 Gy(T3-4期),每日一次,每周5次]。
所有随机化的患者(210例每组)均完成至少1疗程GP方案诱导化疗,纳入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平衡,中位年龄为48(IQR:41~54)岁。在治疗完成及暴露情况方面两组患者相仿,SCRT组和IC+CCRT组总的中位顺铂累计剂量分别为300 (285~300) mg/m2和300 (270~330) mg/m2,中位放疗剂量与放疗持续时间亦相仿。
中位随访时间为50(IQR:40~61)个月,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相当。近期疗效方面,SCRT组与IC+CCRT组在诱导化疗后、放疗结束时ORR率分别为86.7% 对 84.4%、99.5% 对 99.0%,放疗结束后3月总体疗效评估显示两组CR率分别为92.9% 对 93.8%。在本研究中,SCRT组3年FFS率达83.7%,IC+CCRT组为79.5%,SCRT组的3年FFS率不劣于IC+CCRT组(HR 0.77,95% CI 0.50~1.19,P =0.24,95%CI上限低于预设的非劣效界值1.6),达到主要非劣效研究终点。SCRT组和IC+CCRT组的3年总生存率(97.6% 对 94.7% ,HR 0.55, 95% CI 0.23-1.30,P=0.17)、局部FFS率(91.6% 对 87.8% HR 0.68,95% CI 0.38~1.23,P=0.20)、远处FFS率(93.3% 对 91.6%,HR 0.80,95%CI 0.39~1.62,P=0.53)等次要终点也无统计学差异。
毒性反应方面,SCRT组在放疗期间的3级以上急性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34.8% 对 58.6%, P < 0.001);在整个治疗期间,SCRT组3级或以上急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包括急性黏膜炎(29.0% 对 41.9%,P < 0.001)、恶心(9.5% 对 18.1%,P=0.01)、呕吐(3.8%对9.5%,P=0.02)。两组在远期毒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复肿团队表示,该研究是国际上首个评估序贯放化疗在局晚期鼻咽癌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序贯治疗通过省略同步化疗,使放疗阶段免受化疗毒性叠加,在保证肿瘤控制的同时,让患者更平稳度过治疗期。结果显示,序贯放化疗方案疗效不劣于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诱导+同期放化疗),而放疗期间严重急性毒副反应显著降低,为局晚期患者(尤其是无法耐受同期化疗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主任,鼻咽癌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鼻咽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五届 人民名医 卓越建树
上海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鼻咽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鼻咽癌、甲状腺癌等头预部恶性肿瘤的放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AMA oncology、Radiotherapy Oncology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
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奖。
主治医师 肿瘤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上海市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主持上海市科委医学创新专项面上项目,获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支持;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AMA Oncology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7篇。
擅长:鼻咽癌、头颈部恶性肿瘤、脑胶质瘤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头颈部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放疗与综合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CSCO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分会肿瘤电场治疗专委会 常委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会秘书
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公派法国Institut Gustave Roussy访问学者
来源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