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痰液的过度分泌可以加重感染,还会使气道阻塞加重,引起喘憋、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窒息,因此使用祛痰药物促进痰液的尽快排出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痰液是由人体呼吸道黏膜的黏液腺细胞及杯状细胞分泌的液体,起到湿润人体气道,黏附吸入气道的灰尘和微生物的作用。人体通过气道纤毛的摆动、呼吸及咳嗽将痰液排出,起到呼吸道自净的功能。
在呼吸道感染等病理情况下,人体的痰液增多、黏稠难以排出,造成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及呼吸道感染的加重。而祛痰药通过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黏度等机理,使痰液易于排出,降低了以上风险。
祛痰药的分类
祛痰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祛痰作用:
①改变痰液的理化特性,降低痰液黏稠度;
②恢复气道上皮黏液层的正常结构以及纤毛的清除功能;
③抑制黏蛋白的产生和分泌,减少高黏度黏液的生成;
④促进纤毛运动,加快黏液转运。
祛痰药物根据其主要作用常分为以下几类:恶心性祛痰药、刺激性祛痰药和黏液溶解性祛痰药。
1.恶心祛痰药:此类药物口服后通过刺激胃黏膜的迷走神经引起轻度的恶心,反射性引起气管和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由于这些腺体中浆液腺占多数,可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这类祛痰药主要包括氯化铵、碘化钾、愈创甘油醚等。此类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剂量过大可引起明显的恶心、呕吐,目前临床上较少单独应用此类祛痰药,一般多用其复方制剂。
2.刺激性祛痰药:此类药物主要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对呼吸道黏膜具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黏膜轻度充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湿润呼吸道,通过以上作用使痰液黏稠度下降,易于咳出。同时该类药物还有一定的消毒防腐作用,能抑制呼吸道细菌的生长。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桉叶油、愈创木酚、安息香酊、松节油等。
3.黏液溶解性祛痰药:该类药物能激活蛋白水解酶,使黏痰中的黏多糖纤维分解,或抑制黏液腺、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同时分解黏蛋白,从而使痰液的黏度降低,易于咳出。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脱氧核糖核酸酶、糜蛋白酶等。此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不合理案例来讨论一下如何合理使用祛痰药。
案例一:为患者同时开溴己新静注和氨溴索片口服
分析:氨溴索是溴己新活性代谢产物,二者药理机制相同,属于重复用药。如果患者需长期用药,可以采取先静脉后口服的序贯给药方式。
案例二:为患者同时开标准桃金娘油和桉柠蒎
分析:二药同属于黏液稀释剂,同时使用属于重复用药,建议使用一种即可。
上述两个案例都属于重复用药的情况,如果一种药不能有效稀释痰液,考虑联用的话,建议选择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联用,同时应考虑联用时是否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患者的依从性。如含氯化铵的药物和溴己新虽然药理作用机制不同,但联用可能增加胃肠道刺激,加重肝脏负担,这里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脏器功能。
如何正确选择祛痰药?
1. 上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多为自限性疾病,如痰液稀薄易于咳出,不必使用祛痰药物。有些咳嗽药水往往含有较强的止咳作用,反而对病情不利,而含有恶心性祛痰药的药物又增加了胃肠道副作用的风险。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酮替芬等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减轻咳嗽,为首选药物,但需要提醒患者注意嗜睡的副作用,服药后避免开车及危险作业。
当痰液黏稠时选用氨溴索、溴己新、吉诺通、桉柠蒎等黏液溶解剂比较有效。
2. 各种原因引起的黏液不易咳出
可选用黏液溶解剂,如氨溴索、溴己新等。
3. 呼吸道细菌感染脓痰
宜选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羧甲司坦等。
4. 气管切开后黏痰不易吸出者
关键是进行气管湿化,由于气管切开病人每日由呼吸道丧失大量水分, 易造成痰液干结,难以咳出,为了保持呼吸道湿润度, 维持支气管表皮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 , 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向外移动 , 可给予对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氨溴索湿化液微量泵持续气道内给药的湿化方案。
5. 慢阻肺患者
慢阻肺患者的气道内产生大量黏液分泌物,可促使其继发感染,并影响气道通畅,应用祛痰药有利于气道引流通畅,改善肺功能,可长期服用 N-乙酰半胱氨酸或羧甲司坦等既有祛痰,又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
胆碱能受体抑制剂吸入药物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等也有明显减少黏液产生和分泌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能影响黏液基本特性。
大环内酯类药物,除具有抗菌活性外,还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抑制炎症的作用。对气道黏液高分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长期使用红霉素 (250 mg,2 次/d)、阿奇霉素 (250 mg,1 次/d) 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的发作频率。循证医学证据亦肯定了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临床价值。
未完待续
来源呼吸新前沿 作者刘少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