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BM】“消除宫颈癌”专刊丨迈向宫颈癌消除:全球差距与中国贡献

2025-10-22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CBM文章推荐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通过疫苗接种、筛查与规范治疗实现全面消除的癌症,其防控进展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重点。近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专家Partha Basu教授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发表Editorial,系统梳理了全球宫颈癌消除的现状,并详细阐述了中国在宫颈癌消除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推动全球宫颈癌防控公平化、加速消除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CITE

Basu P. Progress toward cervical cancer elimination: globaldisparities and China’s contributions. Cancer Biol Med. 2025; 22: 991-996. doi:10.20892/j.issn.2095-3941.2025.0428


全球现状


WHO为宫颈癌消除设定了清晰目标——发病率低于4例/10万女性。而在实现消除的进程中,需实现三大核心目标:15岁以下少女HPV疫苗接种率达到90%、适龄女性进行至少两次高质量筛查的筛查率达到70%、癌前病变及癌症规范治疗率达到90%。


全球实践显示,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进展差距悬殊。澳大利亚、芬兰等高收入国家凭借高覆盖的HPV疫苗接种与高质量筛查项目,已将宫颈癌发病率降至8例/10万女性以下,逐步接近WHO消除标准;而低收入地区进展则相对滞后,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国宫颈癌发病率持续高于25例/10万女性,马拉维等国死亡率更是超过50例/10万女性。全球范围内,49个宫颈癌高负担的中低收入国家尚未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24年全球15岁以下少女HPV疫苗接种率仅为31%,远未达到90%的目标值,仍需持续关注。


中国突破


面对全球宫颈癌防控的共性挑战,中国研究者联合国内产业界,在疫苗研发、筛查技术、分流策略及治疗方案等关键环节开展大规模研究,多项成果通过WHO评估并纳入全球相关指南。


1. 中国自主研发二价HPV疫苗实现技术突破并获得国际认可


中国自主研发的二价HPV疫苗Cecolin®、Walrinvax™均凭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数据,通过了WHO预认证。此外,中国自主研发的九价HPV疫苗(Cecolin-9)已获监管批准,成为全球第二款上市的九价HPV疫苗。临床试验显示,其对18-26岁女性的免疫原性不劣于国际同类产品Gardasil-9。


2. 宫颈癌筛查技术发展,提升筛查可及性


中国多项研究为使用自采样的阴道样本(以下简称自采样)进行HPV检测作为核心筛查手段提供了证据支持。山西宫颈癌筛查研究(SPOCCS)显示,使用医生采集样本进行HPV检测时CIN2+病变的灵敏度达95%、特异性达85%;使用自采样时,灵敏度仍达83%,且15年随访数据显示,自采样HPV检测阴性人群后续发生CIN2+病变的风险仅为4.7%,这一结果在中国人群中证实了自采样HPV检测具有高阴性预测值、高接受度的优势。


我国国产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国内自主研发的高危HPV检测试剂已在大样本量研究中证实了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另外Cobas 4800检测也已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了验证。此外,中国研究者探索的首段尿液检测技术,也为筛查提供了更多选择。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宫颈癌筛查服务能力。中国研发的包含专家注释的高质量宫颈细胞学图像数据库Cx22,为AI模型的训练与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数字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CAIADS)展现出优异性能,其对CIN 2+病变的检测灵敏度达80%,与专家判读水平相当。


3. HPV阳性女性分流与癌前病变治疗


中国研究提出了HPV阳性女性精准分流策略,为平衡早期治疗获益与过度治疗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内蒙古和山西省开展的研究显示,与初筛阳性患者立即进行干预相比,仅对HPV16/18阳性女性干预,过度治疗率降低了69.3%,而对HPV16/18阳性且阴道镜检查异常女性干预,则降至15.2%。此外,将GynTect®甲基化检测与HPV16/18分型联合用于分流后,用于检出CIN2+的敏感度提高至95.6%。


中国研究为热消融技术治疗癌前病变提供高质量证据,研究显示热消融对基线CIN1病变的治愈率达90.3%,对CIN2+病变的治愈率达76.2%,在组织学检查未见CIN人群中的HPV清除率达83.0%;治疗后HPV检测阴性者后续发生CIN2+病变的阴性预测值达98.7%,为资源有限地区提供了可行的癌前病变治疗方案。


全球价值与未来挑战


中国在宫颈癌防控领域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证据来源,被WHO、IARC与欧盟等权威机构在相关指南与证据评估中广泛参考。尤其在将HPV检测作为首选筛查、自取样的可行性与准确性、HPV阳性人群的分流策略评估,以及国产HPV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可及性等方面提供了关键证据。这些进展为中低收入国家在疫苗供给、筛查可扩展性和治疗简化方面提供了可借鉴路径,助力“消除宫颈癌”目标在资源有限地区落地,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公平。



通信作者

Dr. Partha Basu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癌症早期发现、预防与感染科副主任

妇科医学博士和临床肿瘤学哲学博士双学位,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汉默史密斯医院)接受妇科肿瘤学专业培训。曾任印度奇塔兰詹国家癌症研究所妇科肿瘤学系主任及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Dr. Partha Basu主要从事宫颈癌防治研究,是宫颈癌筛查与管理综合学习项目负责人。多项开创性研究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多项指南提供了证据支持,主要包括HPV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疫苗单次接种的有效性评估以及热消融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等。与多个国家的卫生部门合作,进行癌症筛查计划评估,进一步提高筛查质量和覆盖率。推动低资源地区宫颈癌筛查与分流,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公平性、可及性。


撰文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贾鑫华

审核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乔友林教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