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患者,男,64岁
首次就诊时间:2024年10月
主诉:便血半年余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殊
查体:腹软,全腹未触及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直肠指检未触及肿块,退指未见分泌物及染血。
患者半年前出现血便,持续半月。2024年10月22日外院就诊,查癌胚抗原:34.589 U/ml,CA199 275.912 U/ml,CA50 180 U/ml。大便隐血:弱阳性。CT:乙状结肠癌、肝多发转移。肠镜提示:进镜约40 cm到达降乙交界处见溃疡性新生物,占据管壁全周,管腔狭窄,内镜无法通过,活检质脆,病理示腺癌。后我院就诊,查全腹部CT增强、肝脏磁共振增强提示:乙状结肠癌,肝脏多发转移瘤(cT4aN1M1);胸部CT无殊。
因患者便血严重,2024年11月行原发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直肠)中分化腺癌;分期:pT3N0cM1;基因检测结果:KRAS/NRAS/BRAF野生型,HER2(-),pMMR。
一线方案:2025年1月7日至2025年5月10日行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β方案治疗9周期,期间疗效评估:PR。
不良反应:颜面部皮疹,末次化疗后出现三度粒细胞减少,予对症治疗后好转。
图1 一线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变化趋势图
图2 化疗前后肝转移灶变化图
2025年1月7日化疗前肝脏增强MRI
2025年3月27日治疗5周期后肝脏增强MRI
本病例中,患者因便血就诊,完善肿标提示CEA、CA199均明显升高;肠镜提示降乙交界处溃疡性新生物,占据管壁全周,内镜无法通过,病理示腺癌;胸部CT无殊,腹部增强CT及肝脏增强MRI提示乙状结肠癌伴多发肝转移。因患者便血,故行原发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直肠)中分化腺癌;分期:pT3N0cM1;基因检测结果:KRAS/NRAS/BRAF野生型,HER2(-),pMMR。因患者为野生型转移性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病灶初始不可切除,根据指南推荐,一线方案首选两药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治疗。基于009mCRCⅢP研究数据,2025年CSCO指南推荐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β方案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转移性左半结直肠患者(图3)。
因此,一线采用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β方案治疗;治疗五周期后复查(2025年3月26日左右),CEA、CA199较全身治疗前下降明显,肝转移灶均缩小,疗效评估PR(图1、图2);故继续沿用原方案治疗。截止本文发布时间,患者已完成9周期治疗持续下降的肿标(图1)提示持续的疗效。
图3 2025年CSCO指南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稳步上升趋势。约35%患者确诊时为晚期患者,无手术根治机会而只能接受姑息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通常是基于RAS/BRAF基因检测结果及MSI状态来确立治疗方案。对于RAS/BRAF基因野生型、MSS/pMMR的转移性左半结直肠患者,指南推荐一线方案首选两药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治疗。
西妥昔单抗β注射液是国内原研的抗EGFR单抗,通过优化抗体的糖基化修饰以降低其免疫原性,进而减少用药导致严重过敏的风险。009mCRCⅢP研究是一项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比较西妥昔单抗β注射液联合FOLFIRI与FOLFIRI单用一线治疗RAS/BRAF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单用FOLFIRI化疗相比,西妥昔单抗β联用FOLFIRI化疗的PFS期显著延长(13.133个月对9.567个月,P=0.004),OS期显著延长(2.322年对1.900年,P=0.024)。西妥昔单抗β+FOLFIRI组和FOLFIRI组的ORR分别为69.1%和42.3%, 组间差异 26.8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这项最新Ⅲ期研究的发表,标志着中国本土EGFR抗体药物在国际权威学术界取得了认可,也为临床医生的实践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依据,已改写我国结直肠癌的治疗格局。目前,西妥昔单抗β已被纳入《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推荐列表,预计将惠及更广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
学习过程中,将选取本专题的5个优质评论(50字以上具有专业性和真情实感),入选者有机会获得CSCO诊疗指南一本、指夹式血氧仪、冲牙器或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笔记本蓝黑笔组合。
医学博士(M.D.)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青年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无呕管理专家组组员
浙江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细胞免疫治疗分会委员
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Nucleic Acids Re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Drugs of Today,BMC Medcine,Cells等杂志发表SCI文章
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 蛋白质合成化学新技术及泛素化修饰合成、编辑与功能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大数据的系统整合、绩效评价与临床路径研究以及浙江省自然基金、CSCO基金等项目
肿瘤内科 医师
浙江大学肿瘤学博士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点击海报回到专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