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结直肠癌骨转移发生率高吗?早期“信号”有哪些?

2025-08-05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非原创

肝、肺、骨、脑是结直肠癌的常见的转移部位,不同的转移部位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结直肠癌的骨转移。


一、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病率有多少呢?


大多数据显示结直肠癌骨转移发病率在3%~7%之间,但其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01
初诊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


一项涉及86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研究显示,中-高分化腺癌占大多数(63.9%),未分化-低分化腺癌占比较小(31.4%);而在初诊时是中晚期者(Ⅲ、Ⅳ期),骨转移占比高达69.8%,而Ⅰ、Ⅱ期的患者骨转移发生占比为30.2%。


02
结直肠癌的原发/转移部位


(1)直肠癌比结肠癌更容易发生骨转移:一项涉及1013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中,骨转移发生率为2.4%(242例),其中结肠癌骨转移率为2.9%,直肠癌骨转移率为7.5%。


(2)单一骨转移少见、肝肺转移后更容易出现骨转移:一项长达25年随访的研究显示:在535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单纯骨转移的发生率仅1.1%,出现合并肝、肺等多处转移的骨转移发生率有6.6%。


另一项关于252例结直肠癌的研究中,14例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发病率5.5%)均伴有肝脏或其他部位的转移。


(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骨转移风险更高:结直肠癌骨转移与肿瘤的淋巴结分期有关,可能与癌细胞先侵入淋巴系统,再进入体循环、发生远处转移有关。


二、结直肠癌骨转移的症状有哪些呢?


01
骨痛


骨转移出现较早的症状,可能是骨转移的早期“信号”之一,多表现为转移部位骨痛或放射性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


骨痛多位于脊柱或骨盆,特别是腰骶椎体,可伴下肢放射痛;肋骨、四肢骨、颅骨较为少见。


02
高钙血症


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抑郁、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泌尿系结石、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肾损伤甚至心搏骤停等。


03
病理性骨折


骨转移的严重并发症,由于骨质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在外力作用下骨折风险极高。


04
脊髓压迫综合征


骨转移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脊柱转移灶压迫脊髓,轻者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相关的症状(神经支配区域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重者可引起截瘫。


三、结直肠癌骨转移如何诊断?


01
实验室检查


血清CEA、循环血液中的MiR-141及肿瘤组织EGFR、HER2可能用来判断是否发生骨转移,但仍没有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其可靠性。因此,目前结直肠癌骨转移的诊断还没有明确的特异性血液学标记物。


02
影像学检查


ECT(核素骨扫描)是目前推荐的首选诊断手段,检出敏感性高、检出时间比X线早1-61个月,还可以一次性显示全身骨骼成像,但特异性差,解剖图像不佳,总体定性诊断不如X线、CT、MRI等;MRI可以直接使肿瘤和骨髓成像,清晰分辨转移及压迫情况,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检查时间长;X线及CT虽然较方便便宜,但漏诊率高[5]。


因此,在判断有无骨转移时,首选ECT,可以结合X线来提高诊断准确性,在无法确定时进行MRI检查。


四、结直肠癌骨转移如何防治呢?


预防


1. 规范诊疗:结直肠癌发现越早、诊疗越规范,骨转移的风险越低。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手术根治的早中期结直肠癌,认真配合医护人员完整规范的初始诊疗过程,才能最大程度上做到骨转移的预防。


2. 规律复查:定期进行影像学和血液学复查是每一个肿瘤患者都应该遵循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有骨转移高危因素者(如CEA升高、EGFR高表达、骨痛、高钙血症等),要积极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或按需检查。


3. 做好健康管理: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不仅要规范诊疗、定期复查,还要做好平时的健康管理,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综合性手段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机体从疾病中恢复、抑制肿瘤转移的发生。


治疗


1. 全身治疗:


核素:属于内放射治疗的一种,钐-153-乙二胺四甲叉膦酸(Sm-EDTMP)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制剂,通过EDTMP定位骨肿瘤、Sm发出射线杀伤癌细胞,关于不同癌种的文献报道显示,Sm-EDTMP治疗骨转移的有效率在80%左右,主要不良反应为暂时性的骨髓抑制。


骨吸收抑制剂:主要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伊班膦酸等)、地舒单抗等,可以优先作用于骨质破坏或形成较活跃的部位(骨转移处)、显著降低病理性骨折的风险,是目前骨转移高钙血症和骨痛的标准用药。不过,骨吸收抑制剂没有直接抗癌作用,不能改善骨转移患者的最终预后,只作为一种姑息性对症手段实施。


对症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止痛及减轻水肿压迫等药物,如非甾体类止痛药、阿片类止痛药、糖皮质激素等,应用目的是缓解骨痛、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


化疗:由于结直肠癌骨转移后都处于疾病晚期,姑息性或维持性化疗为主、化疗强度低、效果差;同时,晚期患者体能状态差,化疗严重的毒副反应也是令人头痛的一点,特别是多脏器转移的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可逞强。


靶向及免疫治疗作为近些年来大热的结直肠癌全身治疗手段,在结直肠癌骨转移的治疗领域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发现它们有特别亮眼的表现。


2. 局部治疗


手术:对于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特别是骨转移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痛等,通过手术减压、固定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放疗:放疗可以作为骨转移后控制局部疼痛及压迫症状的主要手段,总体有效率在80%以上,而在脊髓压迫综合征的时候,放疗可以迅速减轻局部压迫、降低截瘫风险。


介入治疗:如局部介入放射性粒子、冷热消融、经皮椎骨成形术等,有研究显示,经皮椎骨成形术应用于椎骨转移瘤的止痛,80%-90%的患者在72小时内能迅速缓解疼痛,后续随访发现其止痛疗效在1年后仍达到56%。


五、文末小结


目前来看,结直肠癌骨转移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危害性较大,需要引起患者高度重视!一旦出现骨痛、高钙血症等不适,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诊疗。结直肠癌骨转移的诊疗难度较大,多以控制症状、缓解痛苦为主,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结直肠癌骨转移会得到更好的应对。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