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卒中后肩痛的发生主要与肩关节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粘连,肩关节正常结构改变,脑卒中后患肢运动控制障碍,外周、中枢神经病变,以及患者心理因素相关。
在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由于患侧肩关节肌肉、韧带和关节囊松弛,不能为肩关节提供静态和动态稳定性,在重力和外力不当牵拉下可引起周围软组织损伤、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后多重因素可诱发肩袖损伤,如解剖结构改变、患者高龄、过度牵拉、肩峰撞击综合征和由其他原因所致的反复创伤。
(肩撞击综合征又称肩疼痛弧综合征,是由于肩峰下间隙中组织发生病变,造成上肢上举时肩袖与肩峰发生撞击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症状。)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行超声检查发现,肱二头肌肌腱、冈上肌肌腱损伤占比分别为69.23%、26.92%。通过神经生理学检查已证实,由肌张力降低或活动不当导致的臂丛神经损伤也可能是脑卒中后肩痛发生的原因之一,如向下方的半脱位使腋窝神经受牵拉。
由肌张力降低导致的患肢主动活动减少、关节活动受限、被动制动等因素,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减慢、炎症渗出物增多,引起关节囊和软组织粘连。肌张力增高和关节挛缩则限制了关节正常活动,痉挛肌肉附着部位的骨膜受到持续牵拉,促进炎症介质释放,产生疼痛。
脑卒中后肩痛的程度与热-痛阈值、半脱位和痉挛具有相关性。对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和健侧分别进行皮内电刺激,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两侧刺激后诱发电位 N150、p300振幅均降低,N90、N150、P300潜伏期均延长。与无肩痛患者相比,肩痛患者偏瘫侧的温度觉、本体感觉减退更为常见。
来源:第91病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