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抗性淀粉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降低NAFLD患者肝内甘油三酯含量
发表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IF(2022):29]
通讯作者:贾伟平 李华婷 许国旺 Gianni Panagiotou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士、李华婷教授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教授和德国莱布尼茨汉斯诺尔研究所(Leibniz-HKI)Gianni Panagiotou教授团队,发布了首个抗性淀粉(RS)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试验数据。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代谢领域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并荣登当期封面文章。研究结果表明,膳食中补充RS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降低肝内脂质沉积和减轻炎症,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潜在治疗方法。
NAFLD是一种肝脏代谢功能障碍的疾病,不仅可发展为严重的慢性肝病,还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等肝外疾病,造成了沉重的卫生经济负担。然而,迄今为止,NAFLD仍缺乏获批的治疗药物。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干预策略来延缓其发展为相关的肝脏和肝外疾病。
研究人员在NAFLD患者中开展了一项为期4个月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筛选出200例受试者(145例男性和55例女性),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RS(40 g/d)和等能量的对照淀粉(CS)治疗。所有接受随机分组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39.1±9.1岁,平均肝内甘油三酯含量为24.12%±14.64%。干预4个月后,相较于CS组(n=97),RS组(n=99)肝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绝对降幅为9.08%;相对降幅为39.42%。校正体重变化后,RS组患者肝内甘油三酯含量绝对降幅和相对降幅分别为5.89%和24.3%,效果依然显著。
随着脂肪变性的缓解,RS组受试者的体重和BMI均显著降低。此外,与对照淀粉组相比,RS组受试者中肝脏损伤生物标志物以及NAFLD生物标志物也明显降低,且血脂谱、胰岛素抵抗状况、全身炎症水平等均有显著改善。
随后,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生物学分析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肠道菌群变化、血清支链氨基酸与肝脏脂肪变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因果关系得到了粪便菌群移植和小鼠单定殖的支持。也就是说,膳食补充RS或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来缓解NAFLD。
总体来说,该研究首次通过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证实膳食补充RS可能成为治疗NAFLD的新策略,并揭示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NAFLD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颖、有效、简单、经济的生活方式干预模式,也为开发诸如微生物组导向型食品等基于微生物组的NAFLD创新疗法提供了新思路。
贾伟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副主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排1、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排1),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