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第十一届晕厥与心脏猝死预防专题研讨会暨第八期中国晕厥中心建设培训班”于2022年7月30日-31日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学会晕厥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办,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中国循环杂志社协办。会议通过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等多个平台同时播出,共有11万余人次网上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又有34家医院接受了晕厥单元(中心)建设单位授牌,一家晕厥诊疗医联体-邯郸市晕厥诊疗医联体授牌。目前全国共有212家医院接受了晕厥单元(中心)授牌,成立了6家区域性晕厥诊疗医联体。
开幕式上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丁媛媛副会长致辞,肯定了晕厥分会的工作成绩,特别是晕厥单元(中心)建设工作,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中国康复医学心血管病预防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从西藏发来贺辞,强调临床医学的基础是诊断学,诊对病才能看好病,诊断学的基础是症状学,晕厥是涉及多个学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对从事晕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表示了崇高敬意;并引用了美国诗人罗伯特的诗句“我们走在人迹稀少的路上,但人生从此不同”,鼓励与会专家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针对广大患者和人民健康问题,团结奋斗,脚踏实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和中国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吴书林教授也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晕厥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肯定了晕厥单元(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代表相应学会将给与支持,并提出了殷切希望。
本次会议和培训班设晕厥与猝死指南共识解读、晕厥的评估与良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高危晕厥的诊断与治疗、与晕厥相关的特殊人群的处理、晕厥的辅助检查及病例讨论6个论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起搏治疗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指证再升级”,由于起搏器功能的提高如变时性起搏器新类型,闭环刺激起搏器的出现及循证医学的证据,使得起搏治疗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指证从IIb升为IIa,又升为I级。闭环刺激起搏器的特点是能够感受精神紧张导致的交感激活引起的反射性心脏抑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教授给与会者分享了“晕厥诊断与治疗进展”,在晕厥评估方面,有研究表明心脏生物标志物对心原性晕厥的诊断与预后有中等价值,今后有可能将脑型利钠肽或高敏感性肌钙蛋白纳入未来不明原因晕厥的急诊临床评估手段。对于劳力性晕厥或先兆晕厥,运动负荷试验在选择性患者中有助于明确晕厥的病因,如离子通道病LQTS(1型)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对于怀疑心律失常性晕厥的患者,强调长时程心电监测的诊断手段。治疗方面,反射性晕厥起搏治疗适应证的升级。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浦介麟教授讲解了中国晕厥中心建设专家建议,指出晕厥单元(中心)是对短暂性意识丧失及相关症状的患者实施标准化诊断和处理的“专业机构”,包括晕厥门诊、功能性病房、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及相应的必要设备。从危险分层、诊断、治疗和随访各阶段,对晕厥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海澄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王含教授从不同角度讲解了短暂意识丧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强调晕厥是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类型,应除外癫痫、心因性假性晕厥、TIA等方可诊断晕厥。王含教授还就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做了详细的讲解,指出这是帕金森、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科疾病的表现之一,应注意原发病的治疗。阜外医院杨进刚教授介绍了反射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指出体质性低血压的人容易发生神经介导性晕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的刘宏斌教授讲解了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与治疗,强调老年人多见体位性低血压,除了治疗相关疾病外,要注意肌少症的康复治疗,因为其本身就是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曲秀芬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林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彤教授和阜外医院宋雷教授就各种原因的心原性晕厥进行了讲解,强调心原性晕厥在高危患者中,有心脏猝死风险,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植入ICD预防猝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杜军保教授介绍了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并介绍了该团队长期以来对该病的研究工作,发现了简便而有效的诊断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曲姗教授讲解了心因性假性晕厥,指出这类病人并不少见,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治疗,使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廖莹教授讲解晕厥中心护士的职责,指出护士的工作在晕厥单元(中心)非常重要,包括患者的约诊、随访和某些辅助检查。
晕厥的辅助检查论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医院的侯月梅教授对即将发表的“直立倾斜试验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进行了解读,从诊断标准及适应证方面较2016版均有所不同,其中对帕金森等神经疾病的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估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北京红十字会康复医院的刘杰大夫详细讲解了颈动脉窦按摩的应用,指出对于40岁以上考虑为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患者应首选颈动脉窦按摩。最后北京天坛医院的刘杰昕教授讲解了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方法,除常用的倾斜试验外,还包括瓦氏动作、深呼吸试验、交感神经检测等。
最后,进行了精彩的病例讨论,一个阵发性三度房室阻滞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病例,经过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终于找到了病因。但是,有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寻找间歇性三度房室阻滞的原因。
这次大会是我国晕厥领域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该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精彩演讲,各抒己见,探讨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11万人次参会,收获满满。
供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学会晕厥分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