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卒中领域的全球盛会——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2024,ISC 2024)于当地时间2月7日~9日在美国凤凰城举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有12项研究成功入选,其中神内方向4项、神外方向8项。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特别策划【ISC 2024 宣武研究展播】专题,带大家领略中国智慧的魅力。
202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团队的王韬医生受邀在国际卒中大会(ISC)Late Breaking Science版块报告了一项与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中心Colin P Derdeyn教授合作的“Impact of Stenosis Degree on the Efficacy of Stenting versus Medical Therapy Alone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tenosis”研究,通过对CASSISS与SAMMPRIS两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发现了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支架植入治疗的潜在益处也随之增加。狭窄程度超过85%的ICAS患者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这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人群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研究概览
01
研究背景
既往WASID研究表明,对于有症状的ICAS患者,严重狭窄(≥70%)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高于狭窄率<70%的患者。这一结果奠定了后续研究多以狭窄率≥70%的ICAS患者作为研究人群。纵观既往研究的结果,虽然药物治疗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以及新型介入器械的使用,ICAS患者1年卒中或死亡的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
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预后情况也存在差异。SAMMPRIS事后分析结果显示,在狭窄程度大于80%的患者中,主要终点的1年生存率为17.7%;而狭窄程度为70%至79%的患者为10.6%。以70%为界限的研究人群是否最佳?为探寻更精准的血管狭窄“临界值”,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团队汇总CASSISS与SAMMPRIS这两项针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针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照不同的狭窄程度进行亚组分析。
02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支架植入的获益也在增加。
当狭窄程度小于85%时,支架植入的疗效明显低于药物治疗,主要原因是支架植入高围手术期风险。当狭窄程度大于85%时,支架植入是否有可能优于药物治疗主要取决于能否更好地长期预防脑卒中。该研究提示狭窄超过85%的ICAS患者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此外,应注重介入治疗的创新降低围术期风险以扩大介入治疗的优势,尤其是对药物治疗获益较低的患者。
主要研究者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运重建中心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宣武医院济南医院院长。兼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主编;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继续教育中心神经介入专委会主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委会主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委会副主委;北京介入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先后师从于朱树干教授和凌锋教授,获得神经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鲍圣德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以及药物球囊治疗椎动脉狭窄等创新手术,并带领宣武医院脑血运重建中心在此领域深入研究,同时,长期重视教育培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医生。
临床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副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致力于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和烟雾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介入及复合手术的诊疗。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AMA、Stroke、Ageing Research Review, Aging and Disease、SVN、JNIS、Cochrane Review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编书籍2部,获得专利授权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8项课题,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扬帆计划等课题。《中国脑血管病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卒中血运重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志愿医生。
END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供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