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消化内科门诊,52 岁的王先生捂着肚子走进诊室:“医生,这半年来左上腹总隐隐作痛,尤其喝了点酒、吃了肥肉之后,疼得更厉害,有时半夜能疼醒。我以为是老胃病,吃了胃药也不管用。” 检查结果出来,他患的不是胃病,而是慢性胰腺炎。这个藏在胃后方的 “小器官” 出了问题,却常被误认为是胃病或肝病,很多患者因此耽误了最佳干预时机。
01.胰腺:被低估的 “消化核心”
胰腺长约 15 厘米,横卧在左上腹,虽体积不大,却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每天分泌约1.5升胰液,内含胰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负责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时还能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一旦胰腺反复发炎,就像精密的 “化工厂” 持续受损,消化和代谢功能都会大打折扣。
慢性胰腺炎就像胰腺的“慢性劳损”,是胰腺组织长期受炎症刺激后出现纤维化、钙化的病变过程。与起病急骤的急性胰腺炎不同,它进展缓慢却难以逆转,就像胰腺逐渐被“瘢痕”取代,功能一点点衰退。
02.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
慢性胰腺炎最典型的信号是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但这种疼痛有明显特点:
位置特殊:多在左上腹,可向腰背部放射,患者常形容“像带子勒着疼”;
诱因明确:吃油腻食物、饮酒、饱餐后容易诱发或加重;
体位相关:平躺时疼痛加剧,弯腰或蜷起身子能稍微缓解,这是因为体位变化减轻了胰腺受到的牵拉;
时间规律:早期可能只是偶尔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频率增加,甚至变成持续性疼痛。
除了疼痛,胰腺功能受损还会带来一系列 “连锁反应”:
消化不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不足,吃油腻食物后容易拉肚子,大便表面飘着一层油花(医学上称为“脂肪泻”);
体重下降: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即便饭量正常,体重也会逐渐减轻;
血糖升高:当胰腺中的胰岛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就可能引发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对普通降糖药反应较差。
03. 哪些人容易被 “盯上”?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与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以下几类人群需特别警惕:
长期饮酒者:酒精是最主要的诱因,每天喝2两以上白酒,持续5年以上,胰腺受损风险会增加5倍。酒精会直接刺激胰液分泌,还会使胰管内压力升高,久而久之引发慢性炎症;
胆结石患者:胆囊内的结石可能脱落,堵塞胆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就像下水道堵塞后污水反流,反复刺激胰腺引发炎症;
代谢异常者:肥胖、高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严重升高)会增加胰腺负担,诱发炎症;
遗传因素: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这类患者发病年龄通常较轻,甚至20-30岁就可能出现症状;
特殊职业人群: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或接受过腹部放疗的人,胰腺也容易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30-40岁的年轻患者明显增多,很多人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04.早发现:这些检查能 “揪出” 病变
慢性胰腺炎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胃病。出现相关症状时,可通过以下检查明确诊断:
腹部超声:方便快捷,能初步观察胰腺是否有肿大、钙化或结石;
血液检查:包括胰酶(如血淀粉酶、脂肪酶)、血糖、血脂等,评估胰腺功能;
粪便检查:检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判断是否存在脂肪泻;
影像学“金标准”:胃镜超声检查,CT或磁共振(包括MRCP)能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变化,如胰管扩张、结石、胰腺钙化等,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内镜检查:必要时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直接观察胰管情况,还能同时进行治疗。
05. 科学应对:从防护到治疗
慢性胰腺炎虽然难以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干预可以延缓进展、缓解症状:
严格戒酒:这是阻止病情恶化最重要的措施,哪怕少量饮酒也可能加重炎症;
调整饮食:采用 “低脂、高蛋白、高纤维” 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可少食多餐减轻胰腺负担;
补充胰酶: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胰酶制剂,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腹胀、腹泻症状;
疼痛管理: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尤其是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伤胃),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
控制血糖:合并糖尿病时,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同时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手术或内镜治疗:对于胰管严重狭窄、结石梗阻的患者,可通过内镜介入或手术疏通胰管,缓解疼痛。
06. 预防:远离这些 “伤胰” 习惯
慢性胰腺炎的预防关键在于 “早干预、控源头”:
有胆结石的患者要及时治疗,避免结石堵塞胰管;
饮酒要适度,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 25 克(约啤酒750ml、白酒50ml),女性不超过15克;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和高血脂;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长期饮酒的人群,建议每 1-2 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
胰腺虽 “沉默”,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当身体反复发出腹痛、消化不良等信号时,别再简单归咎于 “老胃病”。及时就医、科学养护,才能让这个 “消化核心” 保持正常运转,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END-
文字丨赖三川
审核丨王彩花
来源:浙医二院消化内科官方公众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