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开拓创新,规范诊疗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圆满闭幕

2019-05-20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学术年会

本文由中国抗癌协会供稿

       5月18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2019学术年会-暨广州医学创新论坛进入大会第二天。大会下午由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组成。来自全国各地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乳腺癌、淋巴瘤领域的诊疗进展以及规范化诊疗、临床研究和护理策略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文现就其精彩内容共享如下。

主会场精彩撷英

       2019年5月18日下午主会场进行了“乘风破浪:乳腺淋巴瘤”的专场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学专家为我们带了肿瘤药物治疗领域最前沿的报道。本专场上半场的主持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熊健萍教授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袁中玉教授。

       首个学术报告由姚和瑞教授带来,他回顾了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中取得的成果,并指出联合疗效优于任何单药,可延缓、克服HR阳性晚期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耐药。

2.png

       王晓稼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最新进展。他强调,抗HER2靶向治疗已经进入了双靶向时代,“早期使用和选择双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3.png

       王树森教授系统性地向我们介绍了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成果和展望。他指出,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寻找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是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途径。

4.png

       张星教授则为我们介绍了基于不同病理亚型软组织肉瘤的精准药物治疗。她强调转移性软组织肉瘤病理亚型众多,各种治疗手段敏感性不同,需要个体化和精准治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或免疫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前景。 

5.png

       下半场的主持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林桐榆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杨顺娥教授及山西省肿瘤医院的苏丽萍教授。

       张清媛教授带领我们一起回顾了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分层和治疗进展。她指出有效的分层能够精准预测患者预后;“无化疗”尚不能替代传统的免疫化疗;对于复发难治滤泡性淋巴瘤,新型靶向或免疫治疗的疗效令人鼓舞。

6.png

       张力教授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毒副反应及处理做了系统性的报告。他详细阐述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分级管理,对于广大临床工作者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7.png

       接下来,黄慧强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NK/T细胞淋巴瘤的报告。他指出局部放疗联合化疗仍是早期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中肿的大数据证实了P-GemOx化疗是一种有效、低毒、简便且性价比高的方案。未来PD-1单抗和西达本胺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8.png

       罗志国教授则回顾了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进展,系统介绍不同亚型的黑色素瘤,强调了辅助治疗的重要作用,指出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开启了中国黑色素瘤治疗的靶向时代,并向我们展示了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取得的优异疗效。 

9.png

       双跃荣教授就免疫治疗,特别是NK/T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经验做了分享,报告后双教授与黄慧强、罗志国、黄河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位专家在“乘风破浪”的思维碰撞中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 

10.png

分会场精彩看点

       在主会场精彩报告进行的同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肿瘤靶向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规范化治疗巡讲百城行广州站、分子诊断及应用专场护理专场等分会场也如火如荼地召开。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肿瘤靶向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规范化治疗巡讲百城行广州站首先由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清媛教授带来了精彩的开场致辞。会议的上半场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吴祥云教授和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李玉富教授主持。

       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谢晓东教授带来了“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心血管毒性防治策略”的汇报,介绍了关于心功能的相关监测、分子靶向治疗心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以及防治策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佳蕾教授讲述了“癌症疼痛的诊疗规范”,指出规范化治疗癌痛不但减轻患者极大的痛苦,也有助提高生活质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邹立群教授带来了“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诊治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治疗进展以及管理模式,总结了止吐药物的应用策略。天津市肿瘤医院的郝春芳教授则以“肿瘤化疗患者的生育保护”为题,讲述了有生育要求的肿瘤患者的治疗经验。

        下半场精彩继续,首先,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Davinia Shi En Seah教授分享了肿瘤患者支持与姑息治疗的澳洲经验,并介绍了目前肿瘤姑息治疗的进展以及姑息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紧接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樊英教授带来了“乳腺癌患者生存及不良反应管理”的汇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史艳侠教授则分享了“2019中国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中国抗癌协会骨髓抑制共识昨天刚刚发布,这次主要讲述了CIT的定义以及防治措施,并解读了共识的新增内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袁中玉教授则以“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共识”为题,对癌症骨转移治疗中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的决策作出了深入的讲解和分享了自己的治疗心得。最后由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夏忠军教授汇报了“化疗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的治疗共识"。

       精准之道——分子诊断及应用专场由邵建永教授、马冬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邵建永教授首先汇报了甲基化检测在癌症早筛中的应用,指出其应用范围大、潜力无限。 

11.png

       王芳教授作了“MSI检测技术对比:论多平台应用在分子病理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确定了MMR/MSI状态的3个层面,比较了4种检测方法的不同特征,解析了微卫星检测位点和MSI的评价标准,标本质控、判读统一等是提高不同检测一致率的重要条件。 

12.png

       张绪超教授作了“NGS的质控及报告解读”的报告,注重样品质控细节,强调结合临床看报告,紧密结合指南中的靶点/驱动基因,关注致病性胚系变异(癌症综合征)、TBM等,重视多学科讨论的应用。  

13.png

       贝锦新教授介绍了单细胞技术应用于EB病毒相关恶性肿瘤的液体活检研究,单细胞测序可发现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异质性和亚克隆,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学研究可为转化应用和精准治疗提高治疗靶标。  

14.png

       王先火教授汇报了“液体活检在淋巴瘤领域的研究进展”,提示液体活检可用于DLBCL细胞起源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反应监测;并可用于FL向DLBCL转化、CLL向RS转化的克隆演变监测,可提前预测淋巴瘤早期复发。

15.png

       李南林教授则以“多基因检测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为题,阐述了乳腺癌常用多基因检测工具可为乳腺癌患者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的选择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16.png

       杨润祥教授带来“液体活检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的报告,阐述了液体活检在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示ctDNA不仅预测疗效和耐药,也用于监测微小病灶残留和复发预测,帮助选择正确的早期临床试验等。  

17.png

       骆卉妍教授汇报了“ctDNA在消化道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ctDNA甲基化在肝癌具有精准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可监测肝癌的疗效和复发。并汇报了团队在ct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胃癌中的诊疗研究结果。 

18.png

       护理分会场同样气氛热烈,席无虚坐,整个会场学术热情高涨。

       《中华护理杂志》社曹作华主任讲授了“护理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基于评价原则",曹主任从一个主编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选好论文的主题和写作的几个重要环节和技巧,如何让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最好的形式展示出来。对于广大护理人员来讲,论文写作一直是迫切需要提高的问题,曹主任的演讲令受益匪浅。

19.png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王文菁教授、中山大学护理学院的赵娟娟老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邹本燕护长和覃惠英主任,分别从肿瘤患者的心理、末期照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肿瘤专科护士的角色发展等方面讲授,4位讨论嘉宾从不同角度围绕问题纷纷发表意见,让全国各地的护理同道享受了一场学术的饕餮大餐。

20.png

       为期两天的会议已接近尾声,在主会场会议最后,姜文奇、黄慧强、林桐瑜、罗志国、双跃荣、邹青峰、苏丽萍、史艳侠、叶刚、黄河等教授出席了闭幕式。 

21.png

       在会议的最后,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上台致辞。徐教授首先代表大会主席向参加此次会议的所有教授、学者、工作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会议的胜利召开有赖于全国同道的支持。开拓创新、中国之光、“化”山论剑、“靶”步穿杨、乘风破浪等精彩汇报,为会议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肿瘤内科治疗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