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江基尧教授应邀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发文,回顾2019年颅脑创伤进展

2019-12-1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颅脑外伤

12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颅脑创伤团队江基尧教授团队应邀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在线发表评论性文章,题为《2019年颅脑创伤进展:数据库、生物标志物及分层治疗》。这是该杂志2019年度学科进展盘点系列文章之一。

微信图片_20191212164927.png

文章指出,最为关注的重型颅脑创伤临床救治研究未见突破性成果,亟需开展全球性合作研究,发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研究。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利用临床病例多、临床经验丰富等有利条件,主导和引领颅脑创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和大数据临床注册。

文章对5项临床研究进行剖析和点评,并指出当前世界颅脑创伤研究特点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欧盟牵头开展的CENTER-TBI研究发现欧洲脑外伤病人年龄中位数达到50岁,近半数病人进入监护室治疗——而其中超过1/3的病人是轻型颅脑创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脑外伤病人年龄、伤情、救治特点等有着很大差异。

在生物标志物研究方面,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轻型颅脑创伤病人有价值的标志物。Tau蛋白被认为在颅脑创伤后激发、进而发挥一系列脑损害作用,包括促进痴呆的发生。多巴胺类药物能否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取决于患者是否多巴胺转运体过低。白质结构的完整性是经皮直流电刺激改善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重要前提。

idi-language:AR-SA'>Tau蛋白被认为在颅脑创伤后激发、进而发挥一系列脑损害作用,包括促进痴呆的发生。多巴胺类药物能否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取决于患者是否多巴胺转运体过低。白质结构的完整性是经皮直流电刺激改善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重要前提。

(叶佳琪)

200 评论

查看更多